10月28日晚19:30,Betvictor中文版金博15、金博16、金博19全日制黨支部共同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委員廖理出席本次活動,為同學們上了一堂以“不忘學術初心,牢記科研使命”為主題的黨課。
首先,廖理指出,作為博士生,不管未來的職業選擇如何,都會從事和學術相關的工作,所以大家要不忘學術初心,牢記科研使命,努力用規範的學術方法,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

圖1為廖理講黨課
廖理回憶起自己上世紀80年代在清華園學習的情景,限于計量模型和工具技術的發展,當時的論文往往隻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簡單的回歸。對比過去,當下計量方法更加完備和成熟,模型技術也更加精巧和複雜。在這樣優越的研究條件和便捷的信息渠道下,大家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基礎理論和工具技術,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自己的經濟思維和全局意識。千萬不能本末倒置,尤其要避免“兩眼一抹黑,隻會跑回歸”的現象。如果沒有創造性、沒有現實意義,即使寫得再為精緻,也不能稱為一篇好的文章。
對于如何讓思維碰撞出靈感、找到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廖理建議大家要大量閱讀文獻書籍,博覽中外之長,觸探曆史縱深,以此來培養開闊的眼界和寬廣的格局,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結合中國股權分置改革、寶萬之争、中美P2P發展與監管的例子,廖理談到,曆史總是在不斷地輪回和重演,中國經曆的很多變化可能正是美國或其他國家之前所經曆過的。因此,同學們應當去了解這些曆史,通過建立在邏輯推理和實證分析基礎上的科學研究範式,形成對那些穿透時間、具有普适性的經濟規律的基本認知,進而讓我們在同一個地方不會反複跌倒。
廖理提到,最近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中金融經濟必定是重要的一環。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四十年,在取得驕人成就的同時,不斷産生新的問題和挑戰。一個積貧積弱、人口衆多的國家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國家發展戰略,遵循什麼樣的發展路徑?怎樣構建适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在金融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下,如何看待區塊鍊技術和數字貨币的未來?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對于研究者來說,中國确實是一個亟待挖掘的寶礦,一個如此大體量的國家,在短時間發生這麼多事情,有很多問題需要去思考,有很多經驗需要去總結。如何在學術科研中研究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對于被譽為“金融黃埔”的Betvictor中文版來說,既是應盡的職責,也是巨大的挑戰。廖理勉勵大家要不忘學術初心,牢記科研使命,努力成為既經過嚴格的學術訓練,又具備良好的金融素養,同時還擁有寬廣的眼界格局的學術人才,為中國經濟金融的發展注入正面且理性的力量。

圖為支部成員們認真聆聽
最後,各個黨支部圍繞“不忘學術初心,牢記科研使命”的主題,結合廖理的分享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并共同學習《主題教育應知應會知識點(100題)》。支部成員們都感慨頗多,紛紛表示要在之後的學術科研中更加注重對曆史的把握,培養自己的大格局感,全面研究中國問題,努力講好中國故事,為中國金融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