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世界正面臨貿易逆全球化,貨币政策調控空間收窄、财政赤字持續上升等問題。國際間金融界關聯度較強,我國正處在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時期,從國别角度考察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4月2日,“清華五道口大講堂·看中國”系列講座第二期《金融安全指數報告暨國别金融安全指數》舉行。講座主要圍繞國别金融安全指數構建的背景、意義、方法、效果、影響以及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價值展開。講座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主持。

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馬天平發布《金融安全指數報告暨國别金融安全指數》白皮書。

從指數編制的背景和意義看,金融安全的程度越高,金融對國家經濟命脈的支撐度就越大,一旦金融處于不安全狀态,尤其是走向金融危機時,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僅嚴重影響經濟活動正常運行,而且會對國家社會穩定造成颠覆性威脅和破壞。經濟全球化使得金融風險存在全球感染性,國家金融安全日益依賴于全球整體金融安全的程度。考察一國總體的國家金融安全程度,直觀可靠的信号系統是引入指數。通過構建指數,可以及時得出國家金融安全所處狀态、經曆曆程、發展趨勢,并獲得比較基準和參照體系,為中國制定金融政策、做出金融發展決策打下堅實基礎。
從指數編制的原則和方法看,課題組将國别金融安全指數的監測内容分為由國内驅動、外國誘發内外兩方面,以及由衰退蕭條和過度繁榮兩方面構成的4個象限,聚焦金融政策錯配、金融結構失衡和金融發展支撐不足的3個監測層次,多個原則下采用決策樹邏輯層次判别的綜合定量測算方法,從近千個指标中,篩選出10個核心指标。從可比較性及可參考性原則出發,選取了15個國家進行監測和對比,包括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也包括金磚國家新興經濟體,還包括大宗商品資源國或地緣政治較為複雜的國家,充分考慮了這些國家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參考價值。從指數采集數據的時間頻率看,有高頻的日度數據,也有中頻的周度、月度數據,還有低頻的季度和年度數據。總體上,課題組從4*3*10*15的網狀角度,根據每類頻率指标的波動阈值變化,非線性合成得出指數。
從指數的結論和效果看,以2017年或其他年份為基期,課題組發現全球的金融安全程度整體呈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态勢。總體來看,中國目前處于中間偏上的位置,且金融安全的波動率相對較低。與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在應對金融不安全沖擊時,尚存在巨大的政策空間和資源空間。若考慮這些可應對措施和可利用空間,中國的金融安全程度在全球的排序将處于更高水平。
從指數的價值看,國别金融安全指數構建後,将提供多方面的決策支持。通過分析判斷各國金融安全指數的數值和變化趨勢,對比以往時期指數的具體情況、同時期其他國家的金融安全情況,即可對未來一定時期内國家金融風險情況進行評估。對金融風險類型、風險範圍、風險程度進行預測,從源頭規避金融風險的發生,尤其是對系統性金融危機進行規避。
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國别金融安全指數反映了我國宏觀經濟市場的進程内容,便于确定我國國家金融安全在全球的相對位置。通過在全球橫向比較,參照發達經濟體已經經曆的曆程,新興經濟體過度激進實施的金融政策,便于我國獲得有益經驗、汲取教訓。同時,指數可以支持機構和企業“走出去”時,提前識别金融不安全因素,掌握金融國别風險。
随後,周道許從首創性、專業性、價值性三個方面肯定了該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發展與實驗室主任曾剛進行了報告點評。他就題目研究價值、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後續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做了點評和指導。

最後,圍繞網友提出的“為什麼現階段更需要重視研究國别金融安全?為什麼要首次發布國别金融安全指數?中國金融安全指數相比其他國家的特殊性有哪些?以及今後在完善金融安全指數的編制和拓寬金融安全指數的應用領域有哪些構想”等問題,嘉賓、主持人和網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當前,各界對于風險和安全的關注與日俱增。國别金融安全指數的發布“反映金融安全本質、突出金融風險導向、注重風險識别計量、提供前瞻預警價值”,具有較大現實意義。本次指數作為金融安全研究進展的一部分成果,後續還将有其它報告成果陸續通過清華五道口官方平台發布,敬請關注。《金融安全指數報告暨國别金融安全指數》白皮書獲取請發送郵件至zhouj@pbcsf.tsinghua.edu.cn聯系。
清華五道口大講堂“看中國”系列講座是由Betvictor中文版聯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新華财經國家信息金融平台共同推出的線上公益講座。講座以紮實的金融學術研究為基礎,持續關注并研究中國金融行業的痛點和熱點問題進行思想、理論和實踐的學術交流與探讨,為廣大社會群衆普及金融教育,服務國家經濟金融戰略,推動中國金融業的良性發展。本次活動由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