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教師高皓與呂斐斐(上海大學/悉尼科技大學)、Zhu Zhu(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朱麗娜(華東理工大學)合作發表了論文Political Tie Hot Potato: The Contingent Effect of China's Anti-Corruption Policy on Cash and Innovation。
創新是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核心驅動力,影響創新的關鍵要素受到理論界與實務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大量既有研究緻力于探索創新背後的動機與機制,但大多僅關注創新投入或創新産出,而忽略以下關鍵問題:企業如何有效地将資源轉化為實際的創新成果?為了回答這一問題,該論文從資源基礎觀(RBV)和制度理論(Institutional Theory)的視角,考察了企業現金持有如何影響研發投入/産出,并檢驗了政治關聯與反腐敗政策的調節機制,從而解釋了各種資源如何交互作用并如何促進企業創新的機制。
該論文對企業現金持有與創新投入/産出進行了實證研究。具體而言,該論文基于2007-2016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全樣本數據,研究了現金持有、政治關聯與反腐敗政策對創新的三重交互影響作用。結果表明:
第一,現金作為企業獨特的财務資源,與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這表明對于研發等創新活動而言,企業持有更為充足的現金有助于實現更高的研發投入水平。
第二,政治關聯在現金持有和研發投入/産出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增強了現金持有對研發投入/産出的積極作用。
第三,反腐敗政策所隐含的資源利用效率邏輯,對政治關聯企業将研發投入轉化為研發産出具有較強的激勵效應,進而顯著提升了創新效率。同時,這也為沒有政治關聯的企業創造了更為公平的競争環境,促進了政府資源的有效配置。
該論文創新之處包括:
第一,将研發投入與研發産出作為兩個不同的因變量同時納入研究框架,綜合考察了财務資源和政治資源在整個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機制。
第二,從資源基礎觀和制度理論的視角分析了現金持有對高風險及高不确定性創新活動的影響。
第三,通過考察反腐敗政策對政治關聯效應的邊界效應,發現了政治關聯對創新的雙刃劍效應,從而揭示出不同類型資源的制約機制。
該論文已在國際主流期刊Research Policy(《研究政策》)第51卷第4期正式刊出。Research Policy是創新經濟學領域的國際期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來源期刊,最新影響因子8.11,5年影響因子10.09,金融時報50種經管類權威期刊(FT 50 Top Journals)。
作者簡介

高皓,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理事會理事、全國工商聯智庫委員會委員等,主持并參與中央統戰部、中央财辦、教育部、民政部、全國工商聯、中國銀行業協會、蓋茨基金會等多項科研項目。
共同作者:

呂斐斐,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副教授、悉尼科技大學高級講師,研究方向包括組織戰略、家族企業治理、創新創業與企業社會責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多項。

Zhu Zhu,美國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組織戰略、公司治理、國際商務和企業社會責任。

朱麗娜,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包括組織戰略、家族企業治理、創新創業與企業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