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 EMBA二期班學生、領創集團(Advance Intelligence Group)聯合創始人兼CEO 陳斓傑
2021年9月,陳斓傑創立的領創集團完成超過4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超過20億美元,成為新加坡最有價值的獨立科技公司之一。
畢業于Betvictor中文版軟件學院并擁有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陳斓傑,心中一直有個創業夢。畢業後他曾在高盛為多家亞洲公司執行IPO和并購交易,并在著名資産管理公司法拉龍資本負責大中華區的投資,同時也是金沙江創投(GSR Ventures)的合夥人。無論是赴美讀書還是做投資的時候,他都時刻關注金融、零售以及互聯網行業的創新機會。
2016年,陳斓傑判斷中國的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已在一定程度上領先海外市場,互聯網和科技行業跻身世界一流。見時機成熟,他帶回了一群擁有斯坦福、清華等名校背景,高盛、埃森哲、亞馬遜等名企履曆的夥伴,在新加坡創立了領創集團。當時在法拉龍資本投資過的一些銀行消費金融公司、人工智能和互聯網企業成為了最早的一批企業客戶。
2018年,陳斓傑已經将反欺詐和風控業務擴展至印尼、菲律賓等國,他回到清華,加入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一帶一路”項目二期班,期待通過學習在更大的平台上擴展出更大的業務版圖。
如今,經過數年發展,陳斓傑已經帶領領創集團從最開始的企業服務方式逐步延伸到不同類型的 ToB 跟 ToC 業務:企業服務品牌領創智信(ADVANCE.AI)、商家服務品牌 Ginee( 聚靈)平台,及消費者服務闆塊 Atome Financial。
去年,陳斓傑及時抓住了疫情帶來的線上化機遇,創造了逆向增長,将事業版圖向外延展,從最開始的東南亞及大中華區市場,到今天的南亞、拉美和非洲市場,業務已覆蓋12個國家及地區。
作為最早一批将業務重心放在東南亞市場的創業者,陳斓傑對東南亞市場的精準理解、前瞻眼光和對技術的持續創新投入,都是讓創領走向獨角獸的成功因素。在“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當下與未來”主題下,我們與陳斓傑進行了對話。
問:領創集團完成疫情之下的逆勢增長,你覺得自己做對了什麼?
陳斓傑:
我覺得可能是幾方面:首先我們從創業的初期時,盡可能的把我們相對比較成熟的經驗、技術和人才等帶到目标東南亞市場。早在2016年,我們在國内就搭建了技術的團隊,不少擁有清華、斯坦福背景的AI的人才,所以我們在技術方面是有一定的領先優勢的。
其次,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我們非常尊重東南亞海外市場的一些本地特性,很早就搭建了本地化的團隊,這點和美國及中國的一些公司相比還是不太一樣的。他們用的更多是一種類似于“空軍”的打法,我們的話是“空軍加上陸軍”的這種雙線作戰。因為我們是做AI的公司,需要很多模型數據的采集和标注,以及建模和後期的産品模型疊代,這些由好的本地團隊做會更有優勢。我們現在是北京、新加坡雙總部的結構,總體員工有1500多名,大概有700-800人在 國内,其餘都在東南亞當地市場。
疫情确實給所有公司帶來很大挑戰,尤其是去年上半年,基本上是三到四個星期之内,所有東南亞國家疫情集中爆發,給我們帶來很大不确定性。但我們也看到線上進程加速下的機遇。疫情爆發之後。全球的國際品牌和零售商受到很大的沖擊,像我們之前就已經和5000多個國際品牌合作,他們在東南亞市場的線上化程度不高。疫情下線下銷售基本暫停,他們也是非常急需新的營銷和支付的手段。
于是我們快速做了戰略上的調整,主動關閉1-2個業務線,開拓2-3個新産品和業務線。我們推出了服務于消費者和商戶的先享後付平台Atome, 以及一站式電商服務平台聚靈(Ginee),Ginne其中包括電商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 這是集團自去年來發展最快的兩大業務。
Atome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線上和線下的零售商都在尋找新的方法去促進銷售、提高客單價、轉化率,去觸達更新、更好的用戶客群;服務電商領域的 Ginee則乘上了大批傳統的零售商開設線上店,及進行多渠道管理的趨勢。
最後一點就是我們最開始做的反欺詐和風險管理平台一直有比較好的收入增長,整體财務情況比較健康,所以疫情之下有比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總體來講的話,2022年的重點是全球化,把我們的業務闆塊從東南亞市場拓展到亞洲以外的國家,計劃年底進入日本市場。企業其實不會滿足于隻是在一個目标市場或者一個目标區域,還是會慢慢的拓展到全球市場。
問:領創集團深耕海外市場并且服務了許多的中國出海企業。你如何看待當前國際環境下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機遇與挑戰?
陳斓傑:
我覺得機遇肯定是更多的。拿跨境電商作為例子的話,去年以來是高速發展的。同時因為海外很多國家的供應鍊受到巨大沖擊,中國的柔性供應鍊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還有在東南亞地區一些公司也在做生态,貫通上下遊,這些公司都發展的挺迅速的。
其實這次疫情讓中國出海企業更加明确自己相比海外企業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另外就是比如像Tiktok這種在海外已經走出自己特色并收獲流量的中國品牌,也讓更多海外的用戶更加願意接受來自于中國的産品和來自中國的用戶體驗。在此基礎之上的話,其實中國出海公司是可以踩着巨人的肩膀更快地往前跑。比如以前中國公司出海的時候都是在依賴于Facebook、谷歌,現在有一家本質上是中國公司打造出來的流量平台,有很多我們在國内已經熟悉并收獲成功的玩法,那麼中國公司順着去做海外市場的時候是有先天優勢的,這對于品牌升級是一個巨大的潛在機會。
一些純技術層面的話,像AI技術,中國現在應該也是跑在世界前列的。在東南亞市場,很多确實依賴于中國的技術和人才。那麼誰能夠在前端目标市場落地,把本地化的事情做好,然後又能夠把後端的技術實力持續加強的話,在全球範圍之内都是有競争力的。
挑戰肯定也是有的,比如要關注地緣政治不确定性和複雜性帶來的風險。還有對于企業而言,産品好服務好也還是不夠的,如何獲得目标市場的用戶心智,是需要花更多去做GR和文化傳遞的,要花時間在軟性的層面上,确保一個很開放和更加透明化的溝通機制。
問:領創集團已在12個市場地區開設辦公室,擁有1500多名員工,在東南亞地區拓展市場和管理跨國團隊方面,有哪些經驗和方法可以分享?
陳斓傑:
首先就是尊重本地文化。在尊重本地文化的同時又強調One Advance的概念。這個One Advance不是說用一個一成不變的模闆扣在每一個市場上,而是各個國家/市場有一些共性的元素是可以被提煉出來的,比如說做事情的态度、創新的精神等等,這些是可以被提煉抽象出來,讓跨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接受的。
我們做了很多内部多元化、包容性與歸屬感上的努力,比如我們會慶祝各個國家的節日,鼓勵全員學習各國的文化甚至語言。公司的全員大會和信息發布采用多種語言并行。在年會或是公司的社交媒體上,我們也鼓勵各個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示自我,打造一個多元的平台。還有各地辦公室的裝修設計上,既有當地的特色元素,也要在裝修風格上保持一定程度的統一,這樣員工從一個office去另外一個office,從一個國家去另外一個國家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其實還是在一個大的跨國平台工作。就是這種收跟放之間的平衡與結合還是蠻重要的。
問:清華五道口BRI EMBA項目這兩年的學習給您的認知和事業上帶來什麼變化?有什麼難忘的經曆或者回憶嗎?
陳斓傑:
這個項目非常國際化,老師有來自中國的、美國的、東南亞地區的,這樣在學習上一方面可以确保我們的知識體系是比較系統性和完整的,另一方面可以聽到不同老師對全球化的觀點。另一方面,同學們也都是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很多也已經是商業上面的合作夥伴。然後在課堂環境中,我們的交流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新的業務機會。而這和之前上MBA時候的體驗又不一樣,我們現在多了更多可以實操落地的機會,最後落地的速度和效果也都不錯。
問:未來五年,您個人和企業有什麼發展規劃?
我們這家公司的核心理念是讓交易無摩擦,所以我們本身是聚焦用AI技術去改造和轉化兩個行業,一個是金融行業,一個是零售行業,并且這兩個也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很多金融交易必須要嵌到零售交易的場景裡去,而零售交易帶來的行為數據又能反哺金融和風控的決策。我們未來也會一直聚焦這兩個行業。
然後最近元宇宙是一個非常火的概念,我從2014年就開始關注相關的東西。它的核心是給了一個最終的願景(end picture)。在這個方向上,我們還是很早期的階段,但我非常相信這個願景。
那麼你去想元宇宙,它需要有三個元素:第一個是怎麼進入到元宇宙?這裡就包含很多關于硬件和操作系統可以研發的點;第二個是元宇宙它本身是什麼樣的,它的形态是什麼?這就要用到計算機圖形學裡面AI的渲染,内容的自動生成推薦還有決策等。因為在元宇宙裡,不是簡單的人和電腦之間的交互,而是跟其他用戶之間的交互,是一個多向多維的,有很多AI的技術可以應用。第三個就是元宇宙中經濟體系如何設立及運轉?這裡和區塊鍊的關系又很大,将對于未來不管是金融服務還是零售服務都帶來本質上的體驗提升。
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移動互聯網上的這些業态在元宇宙中,在所謂的web3.0時代裡都會被重新演繹,也會有新的形态出現。所以我們這家公司就是要在現有移動互聯網平台基礎上,不斷通過創新和技術研發,幫助我們的用戶去擁抱web3.0時代,在元宇宙到來的時候實現一種更加完美的交互。
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一帶一路”項目(BRI EMBA)是學院首創的“一帶一路”相關學位項目,融合Betvictor中文版的百年底蘊與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專業權威,依托金融EMBA多年教學經驗基礎及千餘名校友積累,為中國和全球企業家打造學習和溝通交流平台,加深雙方對亞洲區域經濟及各國國情的整體認識,助力民心相通,促進跨國合作,共同探索“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新機遇。
自2017年開辦以來,項目已開辦四期,共吸引200餘位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領軍者。部分東南亞國家的學生獲得了丹斯裡、拿督斯裡、拿督、東姑等榮譽稱号。近40%的學生畢業于世界著名大學,如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EMBA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