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tvictor中文版講席教授、常務副院長廖理
Betvictor中文版博士後研究員谷軍健
Betvictor中文版博士後研究員、道口金科創始人兼CEO袁偉
Betvictor中文版副研究員,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張偉強
新冠疫情的爆發,在全球範圍内造成了數百萬人死亡,并且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了嚴重危機,大多數企業面臨營業被迫中斷和需求急劇下降的困境,導緻很多企業資金鍊斷裂、生存困難,甚至直接退出市場。
此前,廖理等(2021)在研究報告《新冠疫情對小微企業生存的影響》中發現,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小微企業退出率出現了大幅上升,從2019年的6.65%提高到2020年同期的18.46%,增加了11.81個百分點。
俗話說,不破不立。那麼,新冠疫情沖擊對中國的創業市場影響如何?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指出,經濟危機也是一個産生“創造性破壞”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新的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會不斷湧現。
創造性破壞理論(Creative destruction):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指出,企業家就是“經濟發展的帶頭人”,也是能夠“實現生産要素的重新組合”的創新者。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其作用在于創造性地破壞市場的均衡(他稱之為“創造性破壞”)。
他認為,動态失衡是健康經濟的“常态”(而非古典經濟學家所主張的均衡和資源的最佳配置),而企業家正是這一創新過程的組織者和始作俑者。通過創造性地打破市場均衡,才會出現企業家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
2021年7月,廖理等再次發布研究報告《新冠疫情下中國創業市場分析報告》,基于北京道口金科公司提供的新增注冊企業數據,對新冠疫情危機期間中國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創業市場進行了分析,試圖刻畫疫情沖擊下中國市場創業水平的動态變化。
研究意義
創新創業環境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要保持活力和增長離不開活躍的創新創業。創業活動在增加就業崗位和保障民生的同時,還加速了新知識、新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助力經濟實現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
此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部署“十四五”時期縱深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更大激發市場活力促發展、擴就業、惠民生。創新創業的持續高效推進,依賴于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态。這需要企業等市場主體圍繞創新鍊、創業鍊進行合作與協調,也需要政府部門創造政策環境促進創新鍊與産業鍊協同,加快創新向創業轉化,将創新真正轉變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2020年突如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嚴重危機,除中國外,世界上幾乎所有主要國家經濟均出現了負增長。那麼,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創業市場如何變化、對經濟造成什麼影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的生存是關系着就業和民生的重大問題,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内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因此,研究新冠疫情對小微企業生存、倒閉、新創(創業)的影響,不僅有助于理解突發事件沖擊對小微企業的微觀效應,而且還可以為制定小微企業幫扶政策制定提供參考,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報告主要結論
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創業市場活躍度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2020年我國新增注冊企業比2019年增加了60萬家,增長了7.93%,這支持了“創造性破壞”理論。

圖1 2018-2020年每月新增注冊企業數量
從時間看,隻有2020年第一季度創業企業數量同比出現了下降(減少20.45%),但在第二季度出現了報複性反彈(增長21.15%),第三、四季度也比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圖2 2019年和2020年不同季度新增注冊企業增長率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不僅創業數量最多,增長也最快。東北地區創業企業不僅數量少,同比出現下降。中部地區可能受嚴重疫情影響,增速有所放緩。

圖3 不同地區新增注冊企業數量變化
分行業看,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在疫情中受到嚴重影響,其創業活躍度出現下滑,而農、林、牧、漁業,工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的新注冊企業增長率出現了顯著上升。

圖4 不同行業的新增注冊企業數量
對比2020年和2019年新增注冊企業數量比例的差異,如下圖所示:

圖5 不同行業的新增注冊企業數量增長率變化(2020-2019)
從不同規模來看,新創企業的增長主要來自于注冊資本低于100萬元的小微企業。2020年與2019年相比,注冊資本在10萬元以下的新企業增長出現了上升(11.55%),而注冊資本在300-1000萬元的新企業增長率出現了下降(-17.82%)。2020年新注冊企業的增長主要來自于注冊資本低于100萬元的小微企業。

圖6 按注冊資本劃分的新增注冊企業數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