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時值Betvictor中文版建校110周年和五道口創辦40周年之際,第二屆清華五道口校友發展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主題是“道口四十載:繼往開來,再創輝煌”。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校友發展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清華五道口校友會主辦,Betvictor中文版校友辦承辦。本屆論壇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個半場。為了滿足疫情防控要求,本屆論壇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

論壇現場
學院理事長吳曉靈、院長張曉慧出席并講話,學院金融學講席教授、常務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廖理出席并向校友代表頒發教育貢獻獎,學院黨委書記、清華五道口校友會會長、校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顧良飛出席并緻歡迎辭。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肖遠企,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自五道口創辦以來,長期在五道口執教并擔任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的吳念魯莅臨現場并講話。現場出席論壇的學院領導和校友會領導還有學院紫光講席教授、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周皓,學院原副院長康以同,學院院長助理、綜合辦主任袁源,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學院校友辦主任、清華五道口校友會秘書長、校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偉。包括碩士、博士、MBA、EMBA、GSFD以及其他高管教育等項目在内的校友及師生代表約100人參加線下論壇,學院各項目、各地區校友及師生約1600人通過線上參加。上午論壇由北京電視台主持人、金媒班七期校友李傑主持。

李傑
顧良飛首先代表Betvictor中文版和清華五道口校友會對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表示節日的祝賀!對參加校友發展論壇的師生、校友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提到,清華五道口校友發展論壇是五道口校友的年度盛事,宗旨是“服務校友發展,促進校友融合”。他指出,四十年來,五道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風格,五道口學子銳意進取,湧現出了中國金融改革的設計者、金融制度的建設者、金融監管的踐行者和金融實務的創新者。他希望,以本屆論壇作為“五道口校友終身學習計劃”的開端,讓校友與學院保持永久聯系,堅持終身學習,緊随時代發展,不斷超越自我,書寫精彩人生。

顧良飛
張曉慧以《道口40年:回顧與展望》為題作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她提到,五道口因中國金融改革而生,随中國金融發展而發展。五道口的四十年,是與中國金融改革同呼吸、共命運的四十年。她指出,與時俱進的課程、專兼融彙的師資隊伍、突出實戰能力的教學方法以及團結互助的校友文化構成了五道口獨樹一幟的辦學特色。她指出,五道口培育的金融人才已成為推動中國金融改革、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她強調,學院在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礎上,應當繼往開來,堅持五道口教育、科研、業務三結合的傳統,以務實的作風推進學院進一步更好更快發展。她希望,學院要勇于承擔新時代賦予的金融人才培養曆史使命,繼續将曆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内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凝心聚力,保持定力,繼往開來,不斷前進,在以往成績的基礎上再創輝煌。

張曉慧
随後,在新書發布環節,吳曉靈、顧良飛、張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理事吳軍、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徐霄共同為《五道口紀事(1981-2012)》新書揭幕。《五道口紀事(1981-2012)》總結了五道口前三十年的辦學曆程。學院正在編寫另一本書,将對最近十年的辦學進行總結。

《五道口紀事(1981-2012)》新書發布
(左起:張偉 顧良飛 吳曉靈 吳軍 徐霄)
在新書發布之後,吳曉靈發表感言。她強調,我們應該通過此書向五道口創業的先輩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以劉鴻儒老師為代表的人民銀行和各專業銀行的領導們,向以甘培根老師為代表的金融研究所的老一輩金融研究者和導師們,向以陳岱孫老師為代表的其他院校的顧問和老師們,向以黃永鑒老師為代表的五道口所有教職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她指出,所有清華五道口人,無論是在校生,還是走向了工作崗位的校友們,在百年未遇的曆史關口,都應該勇立潮頭,用自己的實踐來譜寫新的華章。

吳曉靈
吳念魯對五道口創辦四十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賀!他認為,要傳承和發揚劉鴻儒老師倡導的“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傳統,這應該成為清華五道口師生、校友永遠的座右銘,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堅持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團結奮進和追求卓越。他表示,清華五道口校友會在五道口發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實現了劉鴻儒老師所提出的将校友會辦成“校友的家園、情感的紐帶、交流的平台、學習的園地”的目标。他深信,在新的時期,清華五道口一定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砺前行,成為國際一流高端金融人才的培養園地,清華五道口精神也一定會揚起新的風帆,騰飛翺翔,為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做出新的貢獻。

吳念魯
在頒發教育貢獻獎環節,廖理為銀盛科技服務集團董事長林重成校友和金翼獎學金校友代表鐘良頒獎。感謝校友們對學院的貢獻,也期待更多的校友能夠關注支持學院的建設和發展。

頒發教育貢獻獎
(左:林重成,右:廖理)

頒發教育貢獻獎
(左:鐘良,右:廖理)
肖遠企以《中國銀行業改革與轉型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圍繞銀行盈利模式面臨低利率環境的挑戰、氣候變化對金融業的影響以及金融中介新業态對于銀行的影響進行探讨,并圍繞如何評價商業銀行物理網點的價值、如何界定銀行的核心業務功能、銀行怎樣利用科技來提高經營效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肖遠企
彭文生以《碳中和的機遇和挑戰》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從在宏觀角度分析了碳減排、碳中和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從全球經濟面臨碳定價困難、綠色轉型對于中國的重大發展機遇、碳中和的分析對新古典經濟學的挑戰發表了看法。他提出,可以通過技術進步降低清潔能源成本、提高政策幹預力度和加強社會治理等手段以最低成本來實現碳達峰。

彭文生
王信以《央行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首先簡要地概述了各國央行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政策。他指出了綠色低碳轉型中應該關注的問題。為了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他提出,央行要強化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創新政策支持工具助力碳市場發展,以及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有效引導資源配置。

王信
在上午論壇茶歇環節,現場參加論壇的校友、師生在學院1号樓合影留念。

參會人員合影
本屆校友發展論壇在下午半場舉行了“中國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與服務實體經濟”和“FICC市場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兩個主題論壇。下午論壇由張偉主持。

張偉
第一個主題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娴主持,參加讨論的校友有: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畢勁松,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董事總經理林煊,北京宇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洪衛東,北京煜邦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周德勤,北京慧辰資道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趙龍。

王娴

主題論壇一現場
畢勁松認為上市公司質量對于打造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是極為重要的,上市公司的利潤水平比較高,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不斷注入活力。此外,上市公司可以促進産業結構化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行業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畢勁松
林煊從内外兩方面的表現诠釋了對高質量上市公司的理解,并從如何提高證券公司本身的高質量發展從而推動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的角度提出看法。此外,她認為保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還要保持改革的定力,尊重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林煊
洪衛東從自身創業的角度闡述了上市公司需要把客戶、員工、企業三方面的利益協調好的重要性,保證企業在合法守紀、良性經營的基礎上持續健康地成長。

洪衛東
周德勤認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需要做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并且公司的發展要結合國家的戰略進行規劃布局。此外,良好的獎懲機制也是促進上市公司發展的有效手段。

周德勤
趙龍以實業為導向的上市公司角度出發,說明了通過金融手段服務經濟、運用科技手段服務上市公司、使用藝術文化為公司賦能的重要性,他認為這三方面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環節。

趙龍
第二個主題論壇由北京農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陳友平主持,參加讨論的校友有:光大證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FICC總監林朝晖,融通基金固收部總經理趙小強,光大永明資管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程銳,農銀理财總裁段兵,上海甄投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湯玮立。

陳友平

主題論壇二現場
林朝晖認為中國固定收益市場具有周期避險、直觀估值、内生自主、加快變遷等特性,可為其他金融市場提供周期标識、大類聯動及交叉驗證。FICC的精髓是在同源性基礎上去分析評估各個金融市場的風險和收益,再選擇最優的策略和标的。

林朝晖
趙小強認為,目前信用債市場的困局是由債市場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宏觀經濟周期波動、市場的制度性缺陷,以及投資者的行為模式等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結果。他指出,鑒于短期内經濟持續走強,企業償債能力有所恢複、國家積極出台應對政策,以及地方銀行信貸對債券融資的替代、市場情緒逐步宣洩和定價的充分調整,前期信用債市場出現超調走勢正趨緩和。未來,債券投資者需要适應違約常态化的市場,有穩定負債和信用鑒别能力的投資者具備掘金機會。

趙小強
程銳以“固收+”策略是負債類資管機構向大資管公司轉型的核心路徑為題,分析了當前市場“固收+”面臨的挑戰和長期應堅持的發展方向,詳細闡釋了資管機構如何适應淨值化轉型來構建資産組合,并結合“固收+”策略實施對提升資管機構投資能力給出了具體建議。

程銳
段兵首先對資管行業中業績基準的合理設定問題進行了描述,即絕對收益基準和相對收益基準如何事先确定,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相應的資産組合構建與再平衡。他闡述了如何在理财産品組合中運用“固收+”策略,在大類資産配置中運用相對收益組合來實現理财産品的絕對收益業績基準,從而給投資者提供穩健的投資回報。

段兵
湯玮立分析了違約債券實務的處理以及對高收益債的看法。他強調挂鈎指數的結構化産品有可能會引起虧損風險,且該類産品尤其依賴股票及期貨市場的流動性,當流動性發生枯竭時,可能會引起更大的金融風險。隻有在正确認識到風險點的前提下,去使用産品配置工具,才能夠更有效地匹配自己的策略。

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