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金虎:“高原挂職,人生不一定有高度,但必有厚度”|校友扶貧在行動

時間: 2021-03-22 08:3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jpg

   鮑金虎,Betvictor中文版金融媒體獎學金項目首期班學員,現任國家廣電總局政策法規司綜合業務處處長。2019年6月積極響應廣電總局号召,主動請纓赴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挂職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廣電總局在德格縣的定點扶貧工作,配合當地黨委政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1年,鮑金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

“偉大的事業,最困難的路往往在最後一程”。鮑金虎是在“最後一程”中加入脫貧攻堅的隊伍的,他更能體會何為“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争”。

  鮑金虎說:“我是‘扶貧二代’,我父親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扶貧老兵’。我的童年是在深山老林中度過的,山裡的孩子都有扶貧的情結。因此,當組織安排我去雪域高原扶貧時,我欣然同意,也同時得到了自己七十多歲的老父親的支持。”父親對他說:“孩子,你去吧!”這既是組織的召喚,也是父親的勉勵。鮑金虎出發的時候,總局領導對他說:“越在遠方,越在心上。”

“背包縣長”:在這裡尋找我的初心

2019年7月,鮑金虎來到有雪山、草原、聖湖、牦牛和哈達的地方,腳下就是“詩和遠方”。他來到的這個地方,叫德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海拔在3200~4200米,鄉鎮離縣城200公裡以上,每次下鄉來回少則300公裡,多則700公裡。雀兒山下,金沙江畔,橫斷山脈的地球第三極。

解放西藏的第一槍就在這打響,十八軍進藏修雀兒山路,每公裡是以犧牲七名戰士為代價,一個字“險”,最終修出一條民族複興之路,現在叫317國道。鮑金虎對經常行駛的317國道有特殊的感情:“與雪域高原相守的這些日子,我就是在德格境内317國道的每一角落,尋找我的初心。”

                           3.jpg

 曆史上,德格有三次解放。從“一步跨千年”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曆史性跨越,實現了“人”的解放;2017年9月26日雀兒山隧道通車,實現了“地”的解放;2019年9月16日德格境内格薩爾機場通航,實現了“天”的解放。天、地、人三次解放,世界向德格撲面而來。在此基礎上,鮑金虎加快推進“戶戶通”工作,抓好雪域高原的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建設,讓德格擁抱世界。

鮑金虎的行囊總是沉甸甸的,牧民稱他“背包縣長”。他的奔波輾轉促進了德格扶貧成果的質變:十三五全口徑投入62.47億元,實現102個貧困村退出,5637戶23549名貧困人口脫貧。100倍的量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質變。

“一面鍋都不能少!”

為解決雪域高原牧民看電視難的問題,鮑金虎着力促進德格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多方對接資金和設備,同時協調德格縣建成全州雪域高原首個應急廣播平台系統、大喇叭系統及覆蓋網絡,推進貧困地區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播能力提升建設,德格縣融媒體中心也成為全州示範點。

“一面鍋都不能少!”鮑金虎在工作中時常強調。

 在解決“看電視難”問題的基礎上,他努力提升電視節目質量,抓實民族地區節目供給,協調相關機構捐贈優質電視節目。鮑金虎不僅關注德格民衆對世界信息的接收,也重視發揮媒介的力量,促進當地的脫貧工作。他協調中央電視台、四川電視台播放德格扶貧公益廣告,促進廣電總局機關和直屬單位與德格縣28個深度貧困村結對幫扶,給予資金和物質支持。

                                       

涉藏區脫貧攻堅的故事具有特殊性,如何講好這裡的故事并發揮其影響力,是鮑金虎時常思考的問題。“隻為群衆着想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組織群衆發動群衆,讓群衆跟着你幹,為你點贊,這才是接地氣。”鮑金虎貫徹群衆路線,心系民心發動群衆,并向世界講述雪域高原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故事。

他聯系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欄目在海拔4000多米之巅拍攝制作《天路——脫貧攻堅的德格實踐》節目,收看和點擊量超1.5億多人次;聯系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欄目在德格拍攝制作一期集中反映中央、省、市州、縣四級聯動,精準扶貧的奮鬥故事,獲得全國廣播電視節目季度創新獎;協調央視财經頻道《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德格講述脫貧攻堅故事;聯系四川廣播電視台相關欄目多次制作拍攝涉藏區脫貧攻堅專題節目;協助拍攝脫貧攻堅題材的網絡電影《瑪尼堆的秋天》,入選全國建黨100周年網絡視聽精品節目單;協調央廣新聞等媒體和主流視頻網站、移動直播平台同步同頻直播“最美德格人暨康巴文化優秀論文頒獎晚會”,據不完全統計,全球680多萬名用戶在線觀看,點贊達810多萬人次。

“最好的蟲草在學校,最好的出路在課堂”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要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緻富的根本之策。”扶貧不僅要“扶志”,還要“扶智”,才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播。鮑金虎抓緊教育扶貧、影視扶貧、社會扶貧、非遺扶貧、文旅扶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扶貧工作。

教育扶貧方面,鮑金虎借助廣電總局直播衛星和中國教育電視台搭建“空中課堂”,覆蓋全縣38所小學1.2萬餘名學生,把首都清華附小、人大附小等六所名校教育資源與德格縣所有小學對接,“首都德格同上一堂課”,受到當地師生熱烈歡迎,正在總結德格模式準備向三區三州推廣。

                                    

影視扶貧方面,在2019年四川電視節上成功舉辦國家廣電總局定點扶貧縣德格高原影視拍攝帶推介會,吸引更多的影視拍攝資源,更好地推廣德格。

社會扶貧方面,推動德格與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中國廣播藝術團、中國愛樂樂團、字節跳動、川财證券等10多家單位簽訂扶貧合作框架協議。

非遺扶貧方面,積極推進德格民族傳統手工藝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舉辦2期德格脫貧攻堅非遺傳承帶頭人培訓班,打響“麥宿”手工藝品牌,帶動德格縣農牧民群衆創業就業。

文旅扶貧方面,對接浙江衛視、四川衛視、康巴衛視、字節跳動、快手、花椒直播等媒體,推介打造德格文旅名片,協助德格康巴文化博覽園申報四川省全省文旅融合項目、德格縣相關景區申報4A級景區以及申報四川省省級非遺扶貧手工作坊等工作,同時多方籌措資金打造雪域畫家村等項目,助推挖掘德格發展的内生動力。

回望漫漫征途,鮑金虎總結:在雪域高原打脫貧攻堅戰,不僅需要情懷,還需要理性。脫貧攻堅的制勝法寶是精準扶貧,精準的同義詞就是理性。

鮑金虎說:“五道口人就是情懷和理性相互融合的化身。我行走雪域高原時,總有五道口金媒校友相助前行,總有金媒人的情緣。在脫貧攻堅路上,金融的分量是舉足輕重的,将為民族複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在肩,道阻且長。征途漫漫,唯有奮鬥。鮑金虎說:“雪域花開,我的個人榮譽屬于人民、屬于新時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