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為“在線大講堂”做2020年收官講座

時間: 2020-12-22 13:4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在線大講堂”近日迎來2020年的收官講座,學院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以“中國資本市場——個人投資者的自我修養”為主題,做了一場精彩的線上分享。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經過三十載歲月的發展,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股票市場到多層次體系,逐步發展成為參與人數最多,規模名列全球第二的資本市場。與此同時,近年來資本市場在技術的加持下快速疊代演進,新的投資理念和工具層出不窮,令廣大普通投資者應接不暇。因此,推廣普及金融專業知識,幫助公衆培養正确的理财意識和投資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過去一年來,張曉燕帶領團隊對中國資本市場個人投資者的行為進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在本次講座中,她分享了這項研究的重要成果,為大家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來了解中國資本市場中各類投資主體的基本現狀,也為廣大投資者克服認識偏差、提升自我修養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指導。

微信圖片_20201217152757.jpg

張曉燕介紹說,通過對來自權威機構2016年至2019年的數據進行分析,按照賬戶餘額,從10萬元以下到1000萬元以上,可以将個人投資者分成微型、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五類。這些個人投資者貢獻了中國股市80%的交易量,他們的持倉量占到股票總市值的20%左右。如此多的個人投資者,他們的判斷力、選股能力、信息解讀能力究竟如何?基于“買賣差比率(order imbalance)”這項核心指标,張曉燕團隊發現,總體而言,賬戶餘額在300萬元以下的中小微個人投資者,“特别熱衷于‘追漲殺跌’”。超大型投資者、機構以及公司投資者則與之相反。此外,從統計學上看,個人投資者的選股預測能力、公開信息的處理能力,都呈現随賬戶餘額遞增逐漸提高的趨勢。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報紙、網站、自媒體上充斥着關于市場的各種新聞和消息,這些信息真的有用嗎?張曉燕表示,雖然很多信息的質量确實參差不齊,但是通過文本分析證明,正規渠道的财經新聞是可以用來預測股票走勢和幫助選股的。

那麼,這些個人投資者有沒有賺到錢?張曉燕表示,如果綜合考慮選股、擇時和交易費用所産生的損益,個人投資者的成績單不容樂觀,整體而言都在賠錢。其中賬戶餘額50至300萬元之間的中型投資者賠錢最多,1000萬元以上的巨型投資者賠錢最少,其他類型投資者介于之間。

張曉燕還在研究中發現,在中國個人投資者存在的諸多行為偏差中,有兩種特别典型,導緻很多投資者的方向跑偏。第一種是過度自信,高估了自己的投資能力,頻繁的交易不但增加了交易費用,還弱化了自己對收益率的預測能力;另一種行為偏差是把投資當成賭博,“完全不看基本面,是帶着‘搏一把’的心态買股票。”

“什麼是投資者的自我修養?就是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也知道什麼最合适自己,然後還知道怎麼去做。”

張曉燕建議說,如果沒有信息優勢,或者執行優勢,那就可以選擇被動投資。如果有信息優勢,或者執行優勢,也可以選擇主動投資。“關鍵是要不忘初心,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風險偏好,不投機也不跟風。”

“在線大講堂”是Betvictor中文版高管教育中心面向公衆推出的清華五道口雲課堂的重要組成。截至目前,在線大講堂已經舉辦了二十九期,線上參與人次超過6375.7萬。往期各場講座視頻回看和學習資料均已上線,僅在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平台獨家提供,可以通過“清華五道口”、“清華五道口高管教育”微信公衆号,或者訪問清華五道口高管教育中心官網、清華五道口雲課堂小程序獲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