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全球債務研究和政策研讨會在Betvictor中文版順利舉行。全球債務危機和重組一直都是學術研究和政策讨論的熱點問題,特别是新冠疫情之下,不少國家在短期内急劇擴張政府債務以應對疫情和複蘇經濟,進一步加劇了主權債務違約風險。中國作為全球化和資本流動的中心之一,如何參與全球資本市場和債務重構、調整政府債務結構,是本次研讨會的主題。
首先,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緻辭。周皓表示,此次會議是疫情以來第一次開展的有關全球債務研究的學術研讨會,以線上和線下聯合的方式進行,歡迎來自各地的學者和同學們參與此次研讨會。

(圖為周皓緻辭)
接下來,Betvictor中文版助理教授陳卓、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張勁帆和日内瓦高級國際關系及發展學院副教授黃毅分别就其有關中國債券市場的研究進行了精彩分享。
陳卓研究團隊探讨了資産可抵押性對于資産價格的影響。他們利用中國債券市場的政策沖擊,量化了每單位可質押性的變化所帶來的資産價值的變化,并且估算出中國債券市場參與者的影子資本成本。該研究成果獲評2019年“亞瑟·沃加”最佳學術論文獎(Arthur Warga Award)。
張勁帆介紹了中國債券市場發行定價過高的現象:債券二級市場首日交易利差比發行利差高出5.35個基點。這主要是因為債券承銷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資源而迎合客戶的需求,即通過對一級市場上認購債券的投資者提供返費或者直接參與競價,來提高債券發行價格。

(圖為張勁帆發表演講)
黃毅分析了城投債對中國信用債市場的影響。在國債定價基準功能偏弱、公司債市場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城投債有助于拓展投資組合的有效前沿,豐富投資者的選擇,同時促進信用債價格發現和長期公司債券的發行。城投債可以看作是證券市場的有益補充。

(圖為黃毅發表演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曉蕾對研究中的亮點和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建議。
随後,與會嘉賓圍繞“Covid-19大流行與全球債務上升”這一重要話題展開熱烈讨論。
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指出,新冠疫情以來,為促進實體經濟複蘇,各國政府推出了大規模财政刺激計劃,政府債務大幅增加。他還回顧了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各個部門杠杆率的曆史增長趨勢,指出中國非金融部門的杠杆率增速較為明顯。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王健從财政刺激、經濟增長放緩、财政紀律不嚴格、低利率環境下杠杆式股票回購四個方面進一步分析全球債務上升的原因,探讨了提高通貨膨脹率能否作為應對債務上升的一種解決辦法。周皓對中國的結構性政策與經濟複蘇進行了深刻解讀,指出疫情以來,中國采取靈活适度的财政政策、貨币政策和債務政策,為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和中小企業提供精準金融服務,貨币政策工具直達實體經濟,财政刺激總量雖然不高,但政策針對性強、效率高,帶動了中國經濟在第二季度的快速複蘇。來自國際清算銀行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的兩位學者也在線上分享了他們關于全球債務上升及其影響的看法。

(圖為周皓分享觀點)
最後,圓桌讨論環節,現場嘉賓與線上學者連線,共同探讨如何應對全球政府債務上升、非金融部門杠杆率增加等問題。

(圖為圓桌讨論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