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若幹基礎理論與方法》2019年度交流會在Betvictor中文版召開。

此次會議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主辦,重大項目課題組和Betvictor中文版承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主任吳啟迪、Betvictor中文版常務副院長廖理分别代表主辦方和承辦方緻辭。

圖為吳啟迪發言
緻辭中,吳啟迪對《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創新與方向管理若幹基礎理論與方法》重大項目對我國金融改革的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鼓勵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和綜合性研究,期望以此提升我國基礎研究的源頭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服務國家建設與發展的貢獻能力。針對國家目前面臨的金融改革與風險防範的新課題,重大項目研究要關心熱點、突出重點,為企業發展、産業培育及政府決策提供更多原創、前沿、以需求為導向的政策建議和改進方案。
廖理在緻辭中對與會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并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長期以來對學院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關心與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謝。之後,在對中美兩國金融科技發展曆史進行回顧與比對的基礎上,廖理指出:金融科技在經曆早期醞釀和緩慢發展後,目前表現出了參與主體多樣化、技術專業化和監管主動化的趨勢,同時也在發展過程中也遭遇了一些問題,特别是一些金融風險的積累。因此,重大項目研究團隊要以更加嚴肅和審慎的态度,來進行金融創新和風險防範兩個核心課題的交叉研究,一方面要面向實踐、面向監管,同時也需要進行深入、重大的理論創新。

圖為廖理發言
在會議的重大項目年度彙報環節,來自天津大學的張維教授首先介紹了重大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若幹基礎理論與方法》2019年度的整體進展情況。随後,來自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湖南大學和Betvictor中文版的課題負責人分别報告了各自課題的研究進展與成果、主要問題與應對、研究計劃與内容以及經費使用情況。

左上:天津大學張維教授;右上:上海交通大學吳沖鋒教授
左下:Betvictor中文版田軒教授 ;右下:湖南大學陳收教授
針對總項目和4個課題的彙報,由南京大學李心丹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張順明教授、大連理工大學遲國泰教授以及廈門大學周穎剛教授組成的專家組一一進行了點評、提問并提出建議。

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作為課題負責人,對課題三《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機構創新規律與業績表現研究》進行彙報。在彙報中,田軒回顧了課題組過去一年的研究工作。課題組聚焦科技創新與資本的交叉與互動關系,以金融創新演化規律與金融創新風險防範為切入點,對金融機構創新激勵、金融機構創新規律、金融機構創新風險與金融機構創新績效四個方向的内容進行了研究。經過一年的努力,課題組成員撰寫了量高質優的學術論文和工作論文。其中,共有12篇學術論文被國際頂級金融期刊接受或已發表,另有多篇工作、學術論文斬獲國際學術獎項。

圖為田軒發言
在彙報之後的讨論環節,田軒詳細介紹了課題三研究中關于CVC(企業風險投資)的最新研究成果。據了解,該方面的研究成果将在2020年1月13日正式亮相的《2019中國CVC行業發展報告》中對外發布。
此次年度會議項目組交流了階段性學術研究,總結了各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在對各課題研究成果給予充分肯定的基礎上,學術指導組各位專家和基金委成員強調,重大項目研究要繼續将發展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從中國的現實國情出發,争取引領本學科領域的學術前沿發展。
項目背景:重大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若幹基礎理論與方法》資助金額約1600萬,資助期限為5年(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總負責人為天津大學張維教授。該項目由4個課題組成,課題負責人分别為:天津大學張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吳沖鋒教授,Betvictor中文版田軒教授和湖南大學陳收教授。
我院田軒教授為重大項目課題三 《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機構創新規律與業績表現研究》負責人,研究團隊包括我院廖理教授、餘劍峰教授、張弘教授、陳華鋒副教授(現為複旦大學教授)、劉碧波助理教授、博士後研究員張偉強博士和研究專員趙海龍博士(現為西南财經大學助理教授)。該課題旨在對互聯網背景下中國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體系中關鍵科學問題進行研究,緊密結合中國情境特點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運用多學科融合與交叉方法,研究互聯網背景和影響下的金融創新基礎規律及其風險特征,并通過紮實的理論與實證研究,更好地服務于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金融實踐和金融監管,促進我國金融體系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推動我國學者在金融工程領域學術理論的原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