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五道口“慈善金融獎學金培訓項目”走進中國癌症基金會

時間: 2019-11-04 17:13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10月25日,Betvictor中文版慈善金融獎學金培訓項目(以下簡稱“慈善金融班”)首期班迎來了第一次實地參訪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齊聚中國癌症基金會,圍繞“公益慈善基金會管理與發展”的話題展開了熱烈讨論。

中國癌症基金會成立于1984年,多年來開展癌症防治相關的公益活動,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累計捐贈支出200億元。慈善金融班首期班學員、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談到,“新時期基金會如何面對機遇和挑戰是一個嚴峻課題。各位同學都是公益慈善事業領軍者,希望基于癌症基金會的案例研讨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jpg

趙平發言

各抒己見 共話“基金”

1981年,全國第一家公募基金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誕生。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基金會數量已突破7500家。

騰訊公益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窦瑞剛表示:“現代基金會興起于20世紀的美國,而私人(家族)基金會是美國代表性的基金會,美國基金會的基礎是fund(基金),工作重點就是兩方面:一是基金的保值增值,二是資助公益慈善項目。在我國,傳統基金會往往沒有fund(基金),不做保值增值,而是靠持續募資來運作,這樣基金會就很難發展成為社會創新的助推器。‘基金會如何能夠逐漸形成長期的fund,并用保值增值的收益去資助公益項目’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雷永勝說:“俗語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資金對于基金會來說就是‘糧草’,是基礎。做公益一定需要資金。目前,很多基金會依靠籌集資金支撐項目和機構發展。但實質上,這隻是一個途徑。如果我們将暫時不用的資金進行有效運作,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中國華僑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繼甯談到,公益事業包含三個主體——捐贈人、基金會和受助人,而這三個主體實際上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如果三個主體可以達成平衡和共識,結成夥伴關系,資金就可以相對穩定,基金會也會有一個良性的發展。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認為,資金事關基金會發展問題,而發展則離不開觀念革新。他說:“觀念的變革是一場悄悄的革命。公益事業要發展必須引進競争機制。隻有這樣,才能吸引人才,行業才會向前發展。商業的競争是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走,公益的競争必須踩着自己的肩膀往上走。”

微信截圖_20191104163534.png 

學員讨論

金融向善 科技賦能

“中國公益慈善基金會的投資管理水平如何?”

Betvictor中文版全球家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慈善金融項目學術主任高皓表示,進入新世紀,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很快,捐贈資金規模較大。但是,慈善資金的運作效率卻常年處于較低水平,例如,2017年全國捐贈收入過億的64家基金會,年度投資收益率隻有2.4%。而美國的公益慈善發展較為成熟,投資收益率處于較高水平。耶魯大學基金1980-2016年間年化收益率高達14.6%,即使在美國衆多機構投資者之中也處于領先水平。

2016年9月1日,我國頒布了曆史上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明确提到慈善組織的财産和收入受到法律保護,為實現财産保值增值可在合法、安全、有效的範圍内進行投資。2019年1月1日,《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頒發實施,進一步規範了慈善組織的投資活動,允許慈善組織将财産委托給基金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

3.jpg

高皓發言

高皓表示,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專業金融知識。學院希望發揮學科優勢、承擔社會責任,讓公益慈善插上金融的“翅膀”。“慈善金融班的宗旨是——金融向善、科技賦能。通過系統學習,公益慈善界的領軍人物會對經濟金融有更為深入的理解,掌握有力的科學知識和工具方法,提升公益慈善組織的管理水平。我們希望通過跨界激發創新發展,為中國公益慈善事業賦能。”

是班級,也是平台

中國癌症基金會參訪活動是慈善金融班“走進”系列活動的第一站。活動中學員們探讨的内容不僅包含基金會籌款和資金保值增值的問題,還包括項目管理、人才培養以及基金會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大家互動熱烈,言語之間滲透着對公益事業與公益組織當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公益慈善事業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

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彭志坤表示,慈善金融班的學員橫跨不同領域,又與公益緊密相連。以慈善金融為主題開班,研讨當今公益慈善領域關注的核心熱點問題,成為一種非常好的探索。

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理事長雷永勝說:“中國公益發展到現在需要實現‘跳躍式’發展,在此過程中少不了觀點碰撞與思想摩擦。如果大家的想法完全一緻,不會推動行業發展。今天下午的研讨,讓我看到了這個行業的活力。我覺得這裡不隻是學習的班級,還是公益交流平台,更是一個‘思想庫’。”

4.jpg

研讨合影

慈善金融課程内容不僅包括課堂内的講授,也包括同學互訪交流以及案例分析研讨等。慈善金融班的學員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領軍者。同學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是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探讨中敞開胸懷、深入探讨,秉持求真務實的科學态度,對公益慈善事業進行開創性探索。

目前,慈善金融班已進行兩次課程以及一次參訪活動。未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公益實踐者還将繼續相約北京,在學習金融知識的同時,從彼此的實踐經驗中探索公益生态,解鎖公益“密碼”,為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