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由Betvictor中文版和哈佛大學私募資本研究中心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全球并購重組研究中心承辦的2019全球私募資本投資閉門研讨會在北京召開。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九鼎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哈佛商學院投資銀行學Jacob H. Schiff講席教授 Josh Lener、Betvictor中文版法學院鄭裕彤講席教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高西慶與近50位來自國内外投融資一線機構的知名投資人以及金融領域頂尖專家學者一起出席了本次研讨會。

通過4組圓桌對話的方式,本會議重點聚焦中國私募市場格局變化與新興投資機會,旨在為國内外私募資本業界決策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交流渠道,使之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對中國私募資本的近況及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讨,以應對國内外衆多不确定因素。
圓桌對話一:LP視角下的全球私募資本市場格局變化
在活動的第一組圓桌對話中,來自安大略省教師退休金計劃(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Caisse de dépôt et placement du Québec)、新加坡淡馬錫公司(Temasek)、加拿大養老金籌劃投資委員會(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6名一線投資人,從LP視角出發,在回顧與總結的基礎上,對中國私募資本投資市場發展前景做出了新的判斷。

嘉賓們總結了近年來中國私募行業的發展變化。随着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中國私募行業自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經曆了巨大的發展,增長速度驚人。除了交易量的增長,中國私募行業市場更加成熟、形式更加多樣化、行業更加細分化以及專業化。關于未來私募行業的投資機會,嘉賓們提到了控制型并購的前景以及LP跟投的趨勢。一方面,随着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年齡的增長,以及普遍的獨生子女家庭情況導緻的家族内部問題,會有更多家族資産的出售。同時,很多中國公司的創始人也追求現代的治理機制和結構,這會給私募行業帶來機會,控制型并購将會有很好的前景。另一方面,基于更低的費用、更高的回報以及對于團隊組建的協助,LP跟投正在成為一種趨勢。LP希望能夠變成直接投資者,通過跟投打造自己的團隊,提供更多增加值。總體來講,跟投對GP和LP都是有益的,LP希望跟GP建立長期的合作夥伴關系,實現雙赢。
對于中美貿易争端及其對于全球投資市場可能産生的影響,參與讨論的嘉賓一緻認為,整個世界應當保持共同合作的狀态,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不應被忽視,中美争端不會對他們造成太大影響,中國市場依然擁有大量機會。
圓桌對話二:學術視角下資本與創新
在活動的第二組圓桌對話環節,國内外金融領域的4位頂尖學者展示了自己對于資本與創新的最新研究成果。

來自于紐約大學Stern商學院的金融學助理教授Sabrina Howell介紹了自己關于中國IPO審批對于創新影響的研究。該項研究利用中國在2008至2009年間、2012至2014年間發生的兩次IPO暫停,通過研究暫停前後控制組與對照組的數據,發現上市受到延遲的公司專利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所降低。上市延遲公司創新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對未來的不确定性以及财務的局限性。研究得出上市的延遲可能會影響創新的基石、導緻創新下降的結論。
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财政金融學院的劉曼紅教授介紹了一種基于收入的股權投資和融資方式,針對一些長期保持中小規模的公司,這種新模式或許可以替代天使投資。這些中小企業并不是新創公司,風險小于剛剛成立的初創公司,他們已經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但是仍然難以申請傳統的銀行貸款、風險投資等,這種基于穩定收入的股權投資模式可以幫助到他們。
在對學術成果的展示與分享中,清華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九鼎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重點關注了以高新區為代表的中國地方政策對創業及創新的影響。中國的高新區有包括稅收、土地使用、人才引進、政府資金支持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并且存在行政負擔更少、教育資源更集中等優勢。該項研究發現高新區的建立,使得專利的申請數量、批準數量、引用數量以及新公司的注冊均有所增加,主要是通過三個渠道來産生作用:更好的融資渠道、更多的早期風險投資以及更低的土地使用費用。研究結論指出高新區對于中國的創業以及創新有着積極的影響,這也是中國做的非常成功的一點。
圓桌對話三:GP視角下的新興投資機會與挑戰
在本次活動的第三場圓桌對話中,來自矽谷銀行、華平投資(中國)、娛悅資本、遠毅資本以及中金公司的6位嘉賓,共同回顧了中國VC市場的發展變化,分享了在新形式下對于投資策略以及基金戰略的新觀點。對話中,6位來自一線創投機構的資深投資人一緻認為:中國消費升級、傳統行業的調整進步及信息化、新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巨大的經濟體量和人口紅利等将會持續推動發展,他們繼續看好中國的投資機會。但這也對創投機構提出了更多的挑戰,機構之間也會有比較和競争,同時要繼續探索中國道路,美國的模式和節奏就不一定完全适應中國。

論壇最後,在與哈佛商學院投資銀行學Jacob H. Schiff教授Josh Lener的對話中,Betvictor中文版法學院鄭裕彤講席教授、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高西慶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進行的創新、改革都是為了能夠改善、提升我們的生産力和生産關系。而現在出現的區塊鍊技術。可能将會完全改變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因此對這一領域應當進行持續深入地進行研究。同時,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法制層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大量的法律專業人才進入法治工作一線崗位,在公衆對于法律、權利的認識提高了很多。這些将成為中國繼續前進的重要基礎和動力。

近年來,中國的私募資本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推動中國技術創新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中國私募市場格局變化與新興投資機會,參與PCRI-PBCSF Roundtable 2019全球私募資本投資閉門研讨會的嘉賓們在研讨之後達成共識:在經濟發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雖然面臨着一些下行的壓力,又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但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巨大的發展機會仍然為資産配置提供了支撐。作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一支非常重要力量,私募股權資本對于促進長期資本形成、支持創新創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經濟發展新階段向縱深發展,私募股權資本這樣新的輸血渠道将會在助力未來金融發展、服務實體經濟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