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金融學術年會在京成功召開

時間: 2019-07-08 13:20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9年7月7日至8日,由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學術年會(2019 China Financial Research Conference,CFRC 2019)在京成功召開。共有來自海内外的585位金融學者注冊參會,嘉賓們圍繞中國金融經濟問題的最新學術研究,進行了廣泛交流與深入研讨。

本屆年會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論文投稿334篇。投稿範圍囊括有關中國金融問題的各個重要學術與政策領域,包括:資本市場、公司金融與公司治理、行為金融學、房地産與金融學、中國金融熱點問題、市場微觀結構、影子銀行等。經過論文評審委員會審慎評選,最終确定36篇論文在年會中進行專題報告與讨論,錄取率10.7%。年會論文評審委員會由66位海内外知名學者組成,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任論文評審委員會主席,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任評審委員會執行主席。

周皓 (3)_副本.jpg

(圖為周皓教授發表歡迎緻辭)

查濤 (4)_副本.jpg

(圖為查濤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發表歡迎緻辭。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亞特蘭大分行數量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埃默裡大學經濟系教授查濤受邀發表主旨演講。

查濤分享了他的最新論文《貨币刺激對信貸配置和宏觀經濟的影響:來自中國的證據》(Impacts of Monetary Stimulus on Credit Allocation and the Macroeconomy: Evidence from China)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他展示了如何運用兩階段動态實證模型對19家中國大型銀行對企業發放的新增貸款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并根據其分析結果得出了貨币刺激在不同層面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在2009年大約3.1%的GDP增長來自于貨币政策的擴張。同時,貨币政策刺激對不同行業的不同類型的公司的影響有所不同。平均來看,制造行業的國有企業相較于非國有企業享有優先得到貸款的特權,但房地産行業的非國有企業相較于國有企業有明顯的貸款優勢。而在基礎建設行業中,兩類企業并未在獲取貸款方面有明顯區别。總體來看,在制造業和房地産行業中,獲取額外銀行貸款的非國有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為顯著,由此說明了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在信貸分配中同樣重要。查濤還指出,采取這樣的貨币刺激政策需要權衡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的負債風險。

主會場_副本.jpg

(圖為主會場現場)

本屆年會設立中國金融學術年會最佳論文獎和新結構金融學最佳論文獎兩個獎項,以表彰優秀學者在學術領域所做的貢獻,鼓勵全球範圍内的經濟金融學學者深入研究中國金融熱點問題。最佳論文頒獎典禮由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主持。

張曉燕 (3)_副本.jpg

(圖為張曉燕教授發表主持頒獎典禮)

兩篇論文從投稿論文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中國金融學術年會最佳論文獎。安礫、邊江澤、樓棟和施東輝合著的《在金融泡沫和沖擊中的财富再分配》(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以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的中國股市異常波動期間為背景,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所有投資者的每日持有量,研究不同投資者群體之間的财富再分配,發現了活躍的交易導緻了超過2500億元人民币的财富轉移。李潔、尼爾·皮爾森(Neil D. Pearson)和張麒合作的《流動性沖擊對股價的影響:來自中國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的證據》(Impact of Liquidity Shocks on Stock Pric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IPOs)主要研究了基金的可獲得性沖擊對資産價格水平和市場流動性的影響,研究發現股票指數在投資者的認購基金被凍結的日期顯著下跌,而在基金被解凍的日期顯著上漲,由此文章進一步估計了股票市值相對于資金可獲得性沖擊的彈性變化。北卡羅萊納大學凱南-弗拉格勒商學院金融學理查德·萊文傑出教授克裡斯蒂安·倫德布拉德(Christian Lundblad)為獲獎論文頒獎。

最佳論文頒獎_Christian安礫_副本.jpg

(圖為克裡斯蒂安·倫德布拉德教授為安礫頒獎)

中國的經濟發展為經濟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研究對象,不僅貢獻了雙軌制改革這類中國獨有的發展理論和實踐經驗,還提供了用以驗證已有經濟理論的豐富數據。新結構金融學,充分挖掘、利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發展實踐、詳實數據,從中國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制度技術條件出發,以漸進式、雙軌制改革的總體思路,來研究中國特有的金融市場問題、金融政策制定、金融體制變遷、以及金融主體行為,為主流經濟學研究注入了中國範式。

有兩篇在此領域内的優秀論文獲得了本屆新結構金融學最佳論文獎。富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顧弦、錢軍和錢一明合作的《隐性擔保與影子銀行的興起:信托産品的案例》(Implicit Guarantees and the Rise of Shadow Banking: The Case of Trust Products)用信托産品的定價信息證明了隐性擔保會導緻收益率的降低,擔保的存在也降低了利差對風險的敏感度。李波和雅格布•蒙蒂塞利(Jacopo Ponticelli)合著的《在中國申請破産》(Going Bankrupt in China)利用申請破産的新案例數據集,發現引入專門法庭會導緻地方(而非中央)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能更好得被清算,僵屍企業的比例會更低,地方企業也能獲得更高的資本生産率。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亞特蘭大分行數量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埃默裡大學經濟系教授查濤為獲獎論文頒獎。

分會場_副本.jpg

(圖為分會場現場)

為适應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要求,積極推動金融研究與國際交流,中國金融學術年會自2016年開辦以來,已經成功舉辦四屆。2019中國金融學術年會的召開為國内外金融學界、業界提供了一個國際化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台,通過對中國金融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參會人員對中國金融問題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和思考。年會也将繼續推動最新研究成果盡快應用于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推進中國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和金融創新,為中國金融市場改革、發展、創新做出貢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