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首席經濟學家們在清華五道口都說了啥

時間: 2019-03-22 15:5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3月21日,首屆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召開,本屆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與京東數字科技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彭剛,京東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公共事務官藍烨出席并緻辭。論壇以“2019中國與世界經濟展望”為主題,來自國内外著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與領軍學者熱議中國與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政策走向。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是CIFER舉辦的系列論壇,論壇定位高端、權威、前沿,将形勢分析、政策解讀、實踐建言與學術研究融為一體,将成為國内權威且具影響力的經濟與金融政策論壇。

微信圖片_20190321172621.jpg

全體嘉賓合影


嘉賓觀點

(按嘉賓發言順序排序)


沈建光:政策支持可能大幅高于預期

沈建光.jpg

沈建光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

今年經濟前低後高,政策對經濟的支持可能要大幅高于預期。第一,中美貿易還是有望達成協議;第二,全球經濟放緩;第三,中國宏觀經濟是前低後高;第四,為什麼是前低後高的判斷,最主要是有一個刺激力度,對經濟的支持可能要大幅高于預期;最後,政策面好像帶動了股市的上揚。


周皓:隻要不搞“大水漫灌” 不會出現杠杆率的惡性增長

周皓.jpg

周皓   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

中國債務總量不是問題,結構才是問題,如地方政府債務、部分國有企業債務,可能産生金融系統性風險。基于總體債務率不一定是過高的這個判斷,生硬的去杠杆的措施對去年經濟下行起到了比較主要的作用。如果溫和的增長和溫和的通脹能夠延續下去,杠杆率結構性的自我改善是正在發生的。這也是中國未來經濟高質量、高素質增長和發展重要的條件。


黃益平:控制杠杆率水平不如控增速

黃益平.jpg

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從跨國數據分析來看,杠杆率增速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杠杆率水平的重要性。控制總量不如控制部門,意味着一刀切的去杠杆可能還不如結構性的去杠杆。控水平不如控增速,意味着穩杠杆可能比去杠杆更加合适。


伍戈:2019年全年杠杆率或将溫和上升

伍戈.jpg

伍戈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今年國内經濟發展要實現“六個穩”,但外需是下降的,所以被動造成國内的杠杆率客觀上在短周期内是要上升的,現在是處于杠杆的加減之間。2019年全年的杠杆率将在溫和上升的過程之中。


喬虹:宏觀基本面隻緩步回升 更要擔心外部風險

喬虹.jpg

喬虹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市場的情緒到現在為止,應該還是處于一個比較不穩定的波動期。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還在延續,随着政策放松的力度逐漸增大,二季度經濟增速能夠起穩,其後緩慢回升。在中美貿易的方面,我們認為前途應該是光明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會不會在六月之前出現其它的狀況,我覺得還是要警惕各種的風險。除了中美貿易之外,仍然還要警惕整個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之中的風險點,特别是現在從歐洲到日本,甚至是美國的經濟,我們認為今年的經濟增速都是前高後低在下一個階段,在宏觀基本面隻是緩步回升的情況下,更要擔心的是外部的風險。


陸挺:經濟下行壓力還很大 傳統的政策空間在變小

陸挺.jpg

陸挺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

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還是非常大的,而傳統的政策空間在變小,結構性改革在今年會有亮點,不僅利率會進一步市場化,而且土地、人口、戶籍方面的改革将是經濟複蘇的重要推手。


鞠建東:建立競争而非壟斷的技術市場更加重要

鞠建東.jpg

鞠建東   Betvictor中文版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CIFER主任

目前全球貿易市場呈現出以中國、美國、德國三個核心國家為代表的亞洲、歐洲、北美自由貿易區這樣一種三足鼎立的格局,但美元在貨币體系中的地位卻幾乎沒有變化。這導緻全球經濟結構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相矛盾。

他強調,全球市場中技術市場與産品市場的不對稱,即全球産品市場的開放,技術市場的保護與壟斷,值得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大國高度關注。對于全球而言,可能建立競争而非壟斷的技術市場更加重要。


姚餘棟:全球流動性從不足變為适當寬松

姚餘棟.jpg

姚餘棟   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

世界經濟發展面臨全球貨币體系多元化、貧富差距加大、民粹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再平衡等多個問題。總體來說,遇到的挑戰是比較多的。但總體全球流動性不足到走向相對寬松,為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難得的喘息時間,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更進一步的機遇,中國經濟将繼續乘風破浪,保持新常态繁榮。


朱海斌:美國貿易政策變化對全球的沖擊将是深層的

朱海斌.jpg

朱海斌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

在2018年到2019年,全球經濟有兩個關鍵的主線:一是美國的貿易政策的變化對全球貿易體系所可能帶來的沖擊;二是全球貨币政策重新進入相對寬松的狀況。這兩點都會對經濟帶來深層次和長期的影響。


常健:三大風險壓力下 央行可能降息

常健.jpg

常健   巴克萊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經濟在今年的一季度已經觸底開始反彈。從周期角度,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但經濟複蘇形勢還很嚴峻。在全球經濟放緩,PPI通縮,房地産回落這三個拖累内外需下行壓力下,我覺得中國利率還是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陳興動:2019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要比2018年慢

陳興動.jpg

陳興動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今年整體上宏觀經濟政策是一個開口型的擴張,經濟增長仍将保持在合理的區間内運行的可能性較高。但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相較于2018年仍将放緩,在此基礎上從季度變化的角度來看,今年的第三季度可能會逐漸地改善。


魏力:全球最危險灰犀牛是民粹主義

魏力.jpg

魏力   恒昌首席經濟學家

全球最危險的一個灰犀牛就是民粹主義。這樣一個潛在的灰犀牛會不會影響到我們長期的人民币國際化、一帶一路和經濟再走出繁榮富強的十年,以及新舊動能的轉換、以及今年我們兩會提出來的“六穩”,都非常重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