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與監管2018》首發

時間: 2018-07-05 16:42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Betvictor中文版金融科技研究院鑫苑房地産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研究成果《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與監管2018》近日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該中心一年來通過對金融科技行業全面的觀察和系統性研究。


2017年,科技驅動的金融創新風起雲湧,派生出各類讓人眼花缭亂的金融創新,金融科技更是處于金融創新的風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澳洲證交所(ASX)正式啟用區塊鍊技術處理股票交易,全球首隻以人工智能分析股票指标的ETF産品問世,中國央行基于區塊鍊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測試成功……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鍊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傳統金融業帶來颠覆性的沖擊,行業新格局、新模式不斷湧現。

我們認為,金融科技Finance Technology, Fintech可以看作是金融與科技結合所形成的創新業務模式,特别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等先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創新。金融科技作為一個生态體系不斷發展,如今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明朗的業務領域:在支付清算領域,包括網絡和移動支付、數字貨币、分布式賬本技術等;在融資領域,包括股權衆籌、P2Ppeer-to-peer)網絡借貸等;在市場基礎設施領域,包括智能合約、大數據、雲計算、數字身份識别等;在投資管理領域,包括電子交易、機器人投資顧問等;在保險領域,包括保險分解和聯合保險。

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出發,以發展較為迅速的中國市場為重點,主要介紹了區塊鍊(或稱分布式賬本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技術特征及其典型的金融領域應用,涵蓋中國央行數字貨币探索、智能投顧(Robo-advisor)行業演變等。區塊鍊技術憑借分布式數據存儲、共識機制、點對點傳輸等特點,《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明确地将其列為驅動人人互聯向萬物互聯演進的重要新技術之一。而人工智能更是連續兩年被加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并将繼續成為2018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面對金融科技的發展,政府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但同時也不斷加強對金融科技行業的監管。從政府工作報告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定調,再到中國人民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以及校園貸、現金貸和網絡借貸P2P行業的清理整頓,和全面叫停首次法币發行(ICO)和虛拟貨币交易所等等,一系列監管政策既守住邊界,嚴防風險,也為行業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基于此,本書解讀中國和世界主要國家金融科技監管動态,特别是中國金融科技監管框架,涉及火爆的虛拟貨币市場和首次代币發行監管條例;中國互聯網借貸、證券、基金、保險和投資顧問等多種商業模式監管體系和監管科技的發展;以及英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沙盒監管”模式比較及經驗。

本書認為,金融科技(Fintech)有利于提升金融業效率、降低成本、促進行業競争,增強金融體系的透明度,提升金融包容程度,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在近期去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數據共享,加速區域互聯互通,促進經濟增長的包容性。但金融科技發展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蘊含風險,業務、技術和網絡的三重風險影響金融秩序的穩定,同時還存在信息安全風險、業務集中性風險等,并對未來貨币政策、金融穩定帶來潛在影響。

《金融科技行業發展與監管2018》追蹤金融科技發展趨勢,涵蓋2017年行業熱點問題,關注國際監管經驗,希望可以為關注金融科技領域的學者或監管者提供參考,為我國金融科技行業穩步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