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哈佛大學法學院、Betvictor中文版共同主辦“系統性風險防範與危機處置”研讨會,研讨會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承辦,哈佛中國基金會支持。研讨會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娴主持。來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銀保監會以及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與四位美國專家一起探讨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危機處置等問題。

圖為王娴
國際金融制度研究項目組主任、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
哈爾·斯科特(Hal
Scott)緻歡迎辭,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院長吳曉靈緻開幕詞。吳曉靈指出,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世界和各國曆次的金融危機都深刻闡明一個道理,健康有序發展的金融市場,将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反之則會帶來危機和蕭條。金融監管部門和教學研究機構對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的持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完善監管體制、提高監管效率、有效防範監管套利,清華五道口願意成為溝通學界、政府和實務的橋梁,共同推動監管體制的完善與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

圖為吳曉靈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就國際證券監管合作等問題發表了演講,方星海指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的跨境監管合作已經有了一定的法律基礎。中國證監會在雙邊、多邊監管合作框架下開展與境外監管機構的跨境監管執法合作,在共同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國證監會不斷在跨境監管協作的法律基礎、執法體制機制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改革。

圖為方星海
美國期貨商品交易委員會原主席、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喬治城大學法學院法學兼職教授蒂莫西·馬薩德(Timothy
Massad)以“金融危機十年回顧”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從次貸危機、融資的短期化、資産證券化等方面分析了造成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并總結了金融危機的教訓。蒂莫西·馬薩德還深入介紹了危機爆發之後美國的危機處置及監管改革,包括銀行問題資産救濟法案(TARP)計劃的資産處置,貨币政策、财政政策、危機處置工具等方面的調整。

圖為蒂莫西馬薩德(Timothy Massad)
美國财政部國内财務部原副部長,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商業、政府與社會中心高級研究員彼得·費希爾(Peter
Fisher)以
“不确定條件下的金融企業監管”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認為,作為金融監管者,要從概率、不确定性和波動性這三個角度來觀察金融體系,并且應用貝葉斯法則來質疑、考慮發生錯誤的可能性有多大,并不斷地更新、修正自己的觀點。彼得·費希爾從實用主義者的角度講解了如何在不确定的條件下對金融公司進行監控、基于不确定性的資本金要求管理以及金融體系當中責任的确定。

圖為彼得·費希爾(Peter Fisher)
香港大學法學教授道格拉斯·阿納爾(Douglas
Arner)以“金融科技監管”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圍繞金融科技(FinTech)對于監管的挑戰、監管應對的類型、監管科技(RegTech)、金融基礎設施的設計以及未來合作的機遇和挑戰等話題與大家進行了深入探讨。道格拉斯·阿納爾強調,區塊鍊是一個安全的、透明的、無法篡改、不可逆的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可以構建一系列的有關的交易結構。另外,科技金融(TechFin)是一個重要機遇,但對于壟斷公司的監管以及網絡安全是重大挑戰。

圖為道格拉斯·阿納爾(Douglas Arner)
哈爾·斯科特教授以“特朗普時期的金融監管變革”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重點分析了銀行的監管改革和資本市場的監管改革。哈爾·斯科特強調,銀行改革的重點将是壓力測試,而資本市場改革的第一目标是披露改革的政治意圖。另外,對于非上市公司的風險性進行披露,也是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

圖為哈爾·斯科特(Hal Scott)
研讨會最後,哈爾·斯科特總結緻辭。他表示,本次研讨會非常成功,希望再有機會回到這裡跟大家探讨更廣泛、更深入的話題。

圖為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