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創新與發展中的中國保險業”沙龍在Betvictor中文版舉行,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授課老師、保監會原副主席魏迎甯做主題發言并進行點評,金融EMBA多位保險行業學生與魏迎甯共同探讨“金融+”在保險領域的改革突破。富德生命人壽董事長方力主持本次沙龍。
自2014年8月保險“新國十條”發布以來,商業保險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在政策支持下,保險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2015年全國實現保費收入2.4萬億元,行業總資産達到12.4萬億元,實現利潤2824億元,達到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2015年年末的舉牌潮更是讓險企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新貴”。
與此同時,保險業的快速發展也給從業機構帶來了新的難題,保費爆發式增長給險資投資端帶來了巨大壓力,高現價産品被規範後面臨業務轉型,互聯網及移動端等營銷渠道競争日益加劇。

保險創新前景廣闊
魏迎甯從保險行業的實踐與監管視角出發,回顧了過去三十年保險行業的發展曆程,指出保險專業在中國金融教育中長期被邊緣化。保險業是金融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人民生活和企業生産聯系都十分緊密,發展前景很廣闊,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與發展。

魏迎甯還特别關注相互保險的發展。他指出,相互保險的優勢,一是職業經理人沒有來自股東的壓力,可以按保險的規律去規劃經營;二是利潤可以分享配給投保人。但反過來看,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第一,投保人不是為了分紅購買保險,非壽險公司的利潤可能不到保費的3%,沒有多少利潤可分;第二,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在充分競争市場上,投保人購買保險基本不會考慮是相互保險還是股份公司保險,二者對投保人沒有明顯差異;第三,經理人與股東之間沒有制衡,公司治理不完善。保險公司發生經營風險,多與公司治理不健全有關。
魏迎甯指出,由于相互保險不能通過增資擴股或上市補充資本,在嚴格的償付能力監管下,一些相互保險轉型為股份制公司,而新設立的相互保險則較少,現存的規模較大的相互保險公司,許多是由互助團體演化而來。相互保險也需要核保、核賠、精算,投資,管理成本與股份公司沒有明顯差異。所以國内新設立相互保險,不會颠覆傳統的股份公司保險。
目前來看,網絡互助平台可能颠覆傳統的保險模式。區塊鍊已成功應用于比特币。如果能夠使用區塊鍊技術解決網絡互助平台上參與者之間相互信任的問題,不需要核保,核賠,事後分攤損失,不需要事先收取保費,也就無需投資團隊。總之,不需要專門的管理人員,也許會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回歸到保險最初的互助本意。但這還有很多複雜問題需要解決,絕非易事。
創新與資金運用是全行業問題
作為發展最快的民營保險公司,富德生命人壽董事長方力當選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小壽險聯席會第一屆常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方力提出,在“互聯網+”時代,保險業是天然帶有大數據屬性的,但如何進一步創新與發展是全行業普遍面臨的焦慮。無論國内還是國外,目前還沒有非常成熟的互聯網保險經驗。方力指出,經濟本身的邏輯并沒有改變,新技術隻是帶來了更精确的決策與更科學的行為,并沒有帶來颠覆性的影響。
針對保險行業普遍存在的資金運用問題,方力表示加強負債、資産的聯動,是每一個保險公司永恒的課題。過去“長負債、短資産”的不匹配問題,最近慢慢有“短負債、長資産”的傾向,有些保險公司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一些另類投資的風險也逐漸暴露,整個行業面臨非常複雜的資産、負債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很考驗行業領導者的智慧。
産險與壽險的不同管理模式
陽光保險集團也是近年來民營保險公司中發展最快的黑馬。陽光保險集團2015年還與學院共建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進行互聯網金融最前沿的課題研究。

陽光保險集團總裁李科擁有32年保險行業經驗,目前兼任陽光産險、壽險兩家公司的董事長。李科以《産險與壽險公司的特點與差異》為題,從客戶、金融、管理者和投資者等多個視角,講授了産險與壽險公司的不同。
李科介紹,從客戶視角來看,産險與壽險的區别主要是保險标的和保險責任不同。從金融視角看,産壽險的資産與負債各有不同。産險業務負債周期短、資産積累慢、流動性要求高;而壽險業務一般負債周期長,所以資産積累快,可投資資産體量大。從管理者視角看,壽險更主要的是從長期價值而不是短期利潤角度來進行管理,期繳業務開始做得規模越大,當期利潤可能越差,但長期看業務有價值。産險承保理賠管理能力要求較高,而壽險産品精算能力要求更高。從投資者視角來看,産壽險公司的利潤來源和盈利模式不同。産險公司平均盈利周期較壽險公司短,壽險更具備長期穩定的盈利能力,在估值上壽險多采用内涵價值估值方法。
科技帶來創新機遇
互聯網保險的風起也帶動了相互保險的熱潮。相互保險正成為互聯網保險領域的熱點。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首期班同學李靜、蔡蕾籌辦衆惠财産相互保險社,成為首批被保監會批準籌建的三家相互保險組織之一。

李靜分享了相互保險的創新經驗。李靜表示,在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的學習,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使她從一個保險行業經理人的角色中跳出來對整個金融行業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并借助金融科技的視角重新審視保險。
李靜分享了對中國保險業20年快速發展的感悟,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主導因素有兩個:一方面是資本帶來人才、理念的發展以及跨界融合的機會,資本是推動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更為重要的是創新引領發展。跨界融合擴展了保險的高度、深度、寬度和廣度。未來保險會通過與互聯網、大數據以及區塊鍊技術深度結合,通過與大養老、大健康的産業融合獲得更巨大的發展空間。
李靜表示,相互保險在中國是個制度創新,從本質上來看是對保險本質的一種回歸。李靜指出,相互保險在中國也是受到嚴格監管的,在償付能力監管、業務監管、資金運用監管方面與傳統保險公司并沒有差異。
德華安顧人壽董事、總經理殷曉松分享了中國互聯網保險的快速成長與創新,泰康資産管理公司副總經理金志剛也分享了以資産管理為代表的保險資金運用的現狀與思考。
本次“創新與發展中的中國保險業”沙龍作為《保險業的改革與創新》課程的有益補充,豐富了教學形式與師生交流,使到場參與的企業家、金融家了解了保險這個金融未來發展大方向的機遇,開拓了視野和企業發展思路。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還将繼續以這樣的交流與探讨,以“金融+”助力轉型升級與創新,為中國經濟的創新發展培養具備全球競争力的金融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