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繁後簡,循序漸進,客觀記載五道口曆史”——五道口史料征集與大事記編寫座談會成功召開

時間: 2016-06-23 16:5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621日下午,五道口史料征集與大事記編寫座談會暨簽約儀式在學院成功舉行。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許均華、Betvictor中文版校史館館長範寶龍出席并講話;許均華與學院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趙岑分别代表基金會與學院簽訂了捐贈協議;魏本華、張志平、魏迎甯等15位校友代表,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學生督導李燕明,《金融時報》原資深記者李文玲,Betvictor中文版校史館劉惠莉出席座談會,并對史料征集和大事記編寫工作建言獻策;學院校友辦主任張偉介紹了該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合作與發展辦主任高皓主持會議。

 

座談會現場

會上,顧良飛指出史料征集和大事記編寫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和專業性。首先,五道口從1981年到并入清華前30年培養了兩千名左右的金融拔尖創新人才,研究五道口辦學成功的經驗,對學院今後的人才培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次,這項工作得到了Betvictor中文版校史館和檔案館的專業指導,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的經費支持,過往老師和校友的熱情參與,操作非常可行。第三,曆史事件的描述和人物評價都需要一個正确的史觀,并且要循序漸進,遵循校史研究的規律去做。

 

顧良飛講話

許均華指出,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與Betvictor中文版有着血濃于水的關系,有多年來密切合作的成功經驗,鴻儒基金會将全程支持從史料收集、大事記編寫到院史編寫、院史修訂、院史及院史系列叢書出版等各個階段的工作。他希望五道口院史能夠作為今後學院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内容,讓未來的學子了解腳下的這片熱土,繼承清華五道口的優良傳統,推動國家金融事業的健康發展。

 

許均華講話

範寶龍簡要介紹了校史工作在Betvictor中文版各項工作中的重要性,他強調,院系史是學校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校史館會盡最大的努力在業務上指導幫助Betvictor中文版的院系史編纂工作。

 

範寶龍講話

随後,許均華與趙岑代表雙方在捐贈協議上簽字。根據協議,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兩年内向學院捐贈50萬元,用于支持五道口史料征集與大事記編寫工作。

張志平指出,這是基金會和學院有史以來合作最全面、最深入并且層次最高的一次,希望合作成功,為今後的合作發揮引導性作用。

 

捐贈簽約儀式

在交流互動環節,張偉首先簡要介紹了五道口史料征集與大事記編寫的背景與意義、組織機制、項目運作方式、目前進展情況和預期成果。作為五道口碩博校友,張偉對于五道口廣大校友和教職工對該項工作的熱切期待感同身受,同時深刻體會到學校和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得到了來自廣大校友、教職工、基金會、校史館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他對做好這項工作同樣充滿信心。

 

張偉介紹工作進展情況

魏本華、張志平、魏迎甯、李燕明、關貴森、李文玲、吳軍、石俊志、高劍虹、李德、劉文華、王雪松、武雪、王兵等校友紛紛發言。與會代表表示,學院如此重視五道口史料征集與大事記編寫以及編志寫史,這是對五道口創辦、發展以及相關機構和人員的尊重,這項工作開展有利于增強五道口的凝聚力、向心力。

魏本華提到了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編史的體會,贊同以時間曆史縱向為軸的大事記編寫方法,建議出版物要有保存價值,制作精美,擴大發行量。


圖為魏本華發言

張志平引用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寫的《伯羅奔尼撒戰争史》中的原話來說明寫史的意義:“It is enough for me, if these words of mine are judged useful by those who want to understand clearly the events happened in the past and which (human nature being what it is) will, at some time or other and in much the same ways, be repeated in the future. My work is not a piece of writing designed to meet the taste of an immediate public, but was done to last for ever.”,意思是“如果有人想清楚地理解過去曾發生什麼,借以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因為基于人類的本性,在曆史進程中,未來雖然不一定是過去的重演,但總是同過去十分相似),從而認為我的著作言之有益,我就心滿意足了。我的著作不是為了迎合人們一時的口味,而是要萬古流芳”。并希望工作組“從各個角度,真實的表現五道口發展全過程,而不是偏重成功的記載,還包括我們的失敗、跟頭,都應該把它搜集起來,讓學弟、學妹們看到,我們的學校是如何在金融改革的大潮中發展起來的,以及五道口和中國的金融改革到底是一個什麼關系。”


圖為張志平發言

魏迎甯認為,寫史需要評價,寫志則是客觀記載,史料征集和大事記比較現實。他建議史料征集完後,建立一個陳列空間,定期更新;再做一些電子陳列,通過照片展示等多媒體表現。

石俊志建議先繁後簡,征集史料越豐富越好,編寫成果得簡要把握重點。

       李德提到1982年以前,全國财經院校金融學科研究生是個空白。中國人民銀行于1983年對全行各類專門人材進行調查,在全行7.616萬個專門人才中,研究生僅18人,占專門人才總數的0.02%,所以五道口的創建确實對整個金融學科高精尖的人才培養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與會代表交流

座談期間,大家共同回憶起在五道口求學時的課程設置、國際化師資、參與金融改革實踐等辦學特色,以及準考證、入學通知書、校徽等重要物件,這為史料征集和大事記編寫工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與會嘉賓合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