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etvictor中文版與“哈佛中國論壇”第一次聯合主辦的“私募産業發展——私募本土化下的資本退出之路”論壇4月9日在美國波士頓海因斯(Hynes)會展中心召開,私募論壇是第十九屆“哈佛中國論壇”的分論壇之一。
哈佛中國論壇2016論壇上,創業和資本産業的發展成為了與會的北美留學生火熱關注的話題,幾個與此領域相關的分論壇以及演講現場爆滿,私募論壇中,現場湧進了200多名聽衆參加,同時由于現場實施了人員安全控制,論壇開始後,出現了觀衆排隊場外替補候場的場面。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不僅是眼下國内的國家戰略和關注熱點,也成為海外學生心系祖國的機會紐帶,創新與創業以及創投資本的投資趨向成為與會嘉賓的聚焦點,在未來将“投什麼”、“怎麼投”這兩個創業學子關心的核心話題之外,私募以及創投資本本身如何健康發展也成為核心議題。

“創業激情”與“引資理性”的平衡
當提問的學生抛出了自己被投資1.9億元、後遭遇投資方突然提出撤資的問題,并向發言嘉賓求助時,論壇主持人、朗盛投資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平凡,恒松資本創始合夥人兼CEO、清華五道口校友婁剛,中科招商聯席總裁李黎給予了耐心解答。他們認為這雖然是個個案,但是如何更好地與投資者深入溝通卻是個共性問題。
平凡認為面對高額的投資,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雖然引進投資好似“玩得就是心跳”,但應該努力做到“創業因為興趣而起,因為理性而長期存在下去”;中科招商李黎加入此間公司之前曾任職國際律所二十餘年,她提醒創業者一定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識和契約意識,再“天使”的投資也都應該建立在一個完善的法律基礎上,這是對雙方都負責的事情。
婁剛認為,因為競争激烈,本身創投資本行業也是魚龍混雜,創業者一定要在保持創業激情的同時,保持一種理性和定力,讓自己有一種“不在乎拿多少錢,在乎拿誰的錢”的意識。
資本退出:同樣需要理性的抉擇
面對私募基金面臨着IPO的困難時期,市場上出現了通過轉讓并購方式解決退出問題的趨勢,以及在戰略新興闆推出緩行情況下,通過購買上市“殼資源”越來越多的現實,嘉賓們認為這雖然是一個無路可走狀态下的無奈選擇,但是絕不是長久之計。
婁剛認為,在被并購的這些資本退出資源中,真正有好的商業邏輯的并不多,出現了很明顯的“資産荒,業績荒”的局面。而面對“投資中後期階段退出的難題”,平凡、高泰亞洲首席投資官馬晖洪給出的辦法是“往投資階段的上遊走”、“着眼5-7年的長期投資耐心準備”等。亨瑞集團總裁鄒亨瑞認為,在概念橫行的創業界,也不應該忽視投資實業,以及傳統的高端服務業的機會。
即使業界情勢如此,依然有更多有信心的投資者進入行業,嘉賓徐建是颉羿資本合夥人,一個月前剛剛進行第一輪募資組建公司,轉型創投行業之前,他是媒體界的一名“老兵”,25年媒體經曆中曾任北京青年報記者、總工程師,北京青年報網總裁,他現身說法說,自己經曆了文革和互聯網兩個“革命”,現在正在經曆移動互聯網的深刻革命,在這樣的曆史機遇面前,他和他的合夥人都躍躍欲試,決心加入到發現價值公司的潮流中去。
婁剛忠告在座的同學和創業者
們,應該把視野和格局打開,在這個競争激烈的領域裡,一定不要在别人吃肉的時候的心裡着急,而是在别人什麼地方發展有瘸腿的時候着急,因為這樣才能找到問
題的症結,力求從根本上解決發展道路上的實際問題,紮實地走向遠方。此外,六位嘉賓還闡述和回答了“如何看待安邦欲收購喜達屋案例”、“海外創業和歸國創業選擇”等問題。
平凡笑稱會後請同學們和嘉賓們可以排成兩隊,一隊找工作,一隊找投資,幫助嘉賓解決實際問題。會後,分論壇的六位嘉賓與在場聽衆進行了較長時間交流,論壇在熱烈的交流氣氛中結束。
與哈佛等世界名校聯合舉辦論壇活動等全方位的合作,是Betvictor中文版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方面。此前,學院已經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合作推出了金融MBA雙學位項目——這是世界頂級商學院首次在中國授予其原版MBA學位——已經完成了第二期的招生工作。
第十九屆“哈佛中國論壇”于4月8日-10日在美國波士頓舉行,哈佛中國論壇成立于1998年,是北美最大的由學生組織的中國峰會。論壇每年春天在哈佛大學進行,專注于中國面臨的機遇與問題。
(作者為Betvictor中文版首期金融媒體獎學金培訓項目校友、現為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