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業的不斷融合産生的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給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改變。在深刻的技術和制度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已經渡過了早期發展階段,開始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呈現出多業态、交叉性和爆發式的特點。
為了更好地幫助我國學界、業界和監管層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中更加具備國際視野,Betvictor中文版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和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中央網信辦信息服務管理局的指導和支持下,從2014年底開始研發《全球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報告 (2015)》(以下簡稱“報告”),并于12月16日,由Betvictor中文版常務副院長廖理教授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金融創新與發展”的分議題上發布。報告一經發布,即引起了廣泛反響。短短三天時間,首印的千冊報告即宣告售罄。由紫荊教育開發制作的《全球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及案例深度解析》系列課程也即将上線,對報告進行進一步解讀。

報告深度剖析了全球近50個國家及地區的超過1000家互聯網金融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創業和成長型企業,将業務模式分為四大類: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基于互聯網平台開展金融業務、全新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以及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
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主要闡述了互聯網技術對以銀行、保險和券商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體系的變革。在過去的20年中,互聯網銀行迅速發展,已經實現了從1.0到2.0的轉變。具統計,全球共有116家互聯網銀行,以英、美、德發展尤為突出,其中,美國以34家的優勢位居榜首。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券商以其便利性和經濟性在全球範圍内興起。伴随着技術的創新,互聯網券商也從最初占主導地位的折扣型券商不斷演化出社交型券商和衆籌型券商。保險行業的互聯網化主要分為三大模式:傳統保險互聯網化、互聯網保險經濟與代理以及互聯網保險公司。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開展互聯網保險銷售業務的傳統保險公司共計99家,比上年增長了11家,占同年全部财險和壽險公司總數的65%,較上年增長了8%。
基于互聯網平台開展的金融業務主要分為四個子類: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資産管理、互聯網小額商業貸款以及互聯網消費金融。在大多數國家,互聯網基金銷售并非主流,投資者更傾向于專業财務機構的線下銷售。相比之下,互聯網資産管理則越來越多地受到用戶的偏愛。通過對用戶需求的了解,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産品,不僅降低了費率,投資門檻同樣降低。目前,國内外的線上資産管理主要集中在四類模式:被動型智能理财平台、主動型組合投資平台、O2O資産管理平台以及面向投資顧問的賬戶智能管理平台。互聯網小額商業貸款則彌補了銀行貸款的不足,通過分析互聯網數據彌補了審查成本過高或信用不足的缺陷,從而快速高效滿足小企業貸款需求。近年來,中國的小額貸款業務發展迅速,貸款餘額達0.94萬億。國内基于互聯網的小額商業貸款公司除部分P2P以外,大部分為電商平台同小貸公司相結合以及商業銀行自建平台。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美國、英國仍處在領先地位,中國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其他欠發達地區仍主要依靠線下消費。
在國内外十分火爆的P2P和衆籌均是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的全新體現。從2005年起,P2P以其無抵押擔保、撮合速度快、借款利率低的特點在全球範圍内興起,以美、中、英三國發展最為迅猛,其中,中國地區2013年同比增長300%,發展最為迅速。目前,在中國P2P行業發展中,行業演化完全來自于資産端,模式迅速轉向P2B。P2P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債券衆籌,此外,衆籌還包括捐贈型衆籌、産品型衆籌、股權型衆籌和房地産衆籌等重要類型。目前,中國共有6家捐贈型衆籌,股權衆籌發展處于初期階段,房地産衆籌處于萌芽階段。
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主要側重研究在線社交投資、金融産品搜索、個人财務管理、在線金融教育以及個人信用管理。在線社交投資以社交平台為載體,将廣大投資者網絡化,以達到優化信息流動和投資決策效率的目的。金融産品搜索則通過聚合産品、需求匹配以及提供增值服務等方式幫助消費者降低信息收集成本,為消費者做出明智決策提供了極大方便。随着世界經濟的發展、居民财富的不斷積累和金融産品的日漸豐富,廣大居民亟需經曆一個普及金融知識、改善金融行為、提高金融素養的過程,在線金融教育平台的發展正是這個漫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個人信用管理則是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中至關重要的分支,主要涵蓋信用查詢服務、信用管理服務和金融産品對接服務。我國目前正在推動個人征信體系建設,對發達國家個人信用管理模式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啟發意義。
《全球互聯網金融商業模式報告(2015)》對觀察、了解和思考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将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将幫助業界開展更多交流與合作。讓我們共同關注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