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諾貝爾對話:全球前沿科技新興産業發展與中國金融創新”在Betvictor中文版主樓報告廳召開。全國人大常委、Betvictor中文版理事長兼院長吳曉靈主持圓桌論壇。諾貝爾持續發展基金會、諾貝爾家族理事會前主席邁克爾·諾貝爾、國務院重點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餘棟、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受邀參加,共同探讨中國金融資本如何助力科技創新。

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周皓和北京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副會長、新華聚财(北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曉分别緻辭。
周皓在緻辭中表示諾貝爾基金會将經濟學獎頒給研究金融理論的學者,表明其認同金融作為一種資本和經濟當中血液的流動,承認其對實體經濟有重要影響。
“作為過程的金融和科技,就如同人的兩隻腳。”劉曉在随後的緻辭中說。他表示在未來,金融将支持、服務于科技創新,将科技創新轉化為新的生産力,科技也會不斷地支持新的金融模式,支撐新的金融生态。
在圓桌會談中,吳曉靈首先借由新興産業發展不同階段資本的作用提出今日論壇的主題——金融如何助力高科技新興産業發展。
邁克爾·諾貝爾先生在發言中強調政府政策在金融與科技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性。他認為産業、學術、研究中政府和業界的合作可以推動科技與資本的合作,通過制定監管政策為科技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在問答中,他進一步借由科技創新産品如何在瑞典落地的例子闡釋政府和企業精誠合作,能夠實現技術與社會的更好的發展。
“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季曉南強調說。他談到國家是如何對大型國有企業創新給予支持的,“大飛機C919因為列入國家戰略計劃,從國家的資本金、社會各方面獲得很多支持。”同時他也指出了大企業面臨創新與資本難以平衡的困惑,而中小企業因為風險過大難以得到資本支持的問題;在讨論環節,季曉南還提出目前的創新體制缺乏對科研人員的鼓勵機制,壓制了創新動力。
接着,徐林介紹了中國當前的創新情況,他表示,中國現在一年用于研究開發的經費占GDP的比例已經超過了2%,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同時他還介紹了中國金融對創新的支持:比如,為了鼓勵創新企業,政府進行了稅收抵免政策,同時利用政府資源鼓勵引導創業基金進入科技創新領域。“當前中國金融對創新的支持,從環境和條件來看,應該是最好的一個時期。”他對于中國在短時間内成為創新型國家十分樂觀。
作為金融政策的研究制定者,姚餘棟先生從資本市場、企業結構和金融模式三個層面提出了前沿科技與金融對接的方法措施。他提出需要搭建場内場外協調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優化企業結構,推動高收益債券、優先股的發展。另外,以“籌、投、貸”模式取代目前的“投、貸”模式,為企業提供更為廣泛的融資渠道。
黃海洲作為金融業務領域的實踐者,他認為金融創新有三個層次,即金融理論、金融政策、金融實踐。在談到金融市場創新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時,他結合自身的市場研究經驗,指出科技創新有利于降低企業的高杠杆率。他認為中國的金融市場制度創新可以借鑒美國的成功經驗。
在讨論中,嘉賓們又結合各自工作領域,對如何進一步推動金融助力科技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季曉楠認為國有企業擁有豐富的資金資源和人才資源,但是其創新能力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厘清科技人員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給予科技人員更多物質财富方面的鼓勵。徐林認為科技創新中基礎研究至關重要,但是其資金成本是企業難以承擔的,因此中國政府需要轉變支出結構,在基礎研究領域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姚餘棟認為需要繼續推動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通過衆籌等新模式助力中國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黃海洲則認為需要将金融生态鍊打開,撒開網,進一步發揮大衆創新,民間企業的力量。
作為金融政策的直接制定參與者,吳曉靈在讨論中對嘉賓們的讨論進一步補充。她介紹了正在制定中的證券法中對股權激勵的相關政策導向,并且就科技人員激勵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我們今年修訂的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當中,就給了科技人員一定股權激勵。”
本次論壇由Betvictor中文版主辦,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北京華夏文化交流促進會、新華聚财(北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