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8日下午,《清華金融評論》第五期道口形勢分析會在清華Betvictor中文版成功召開,會議采用閉門研讨形式,主題為“P2P網貸與傳統銀行的競争、合作與監管”。
本期會議邀請了宜信公司首席戰略官陳歡、網信金融首席運營官何珊、銀監會創新部綜合處處長蔣則沈、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資産負債管理部資負委辦公室處長于東智及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參與研讨。會議就我國P2P網貸發展現狀,中外P2P網貸發展異同及未來P2P網貸發展、監管方向進行了分析與讨論。
嘉賓們以“P2P網貸與傳統銀行的競争、合作與監管”為主題做了開放式演講和讨論交流,并針對當前熱點話題展開觀點交鋒。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傳統信貸一直處于下降趨勢,新型網絡借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并迅速增長。與會嘉賓陳歡談及P2P在英、美兩國發展的異同時指出,英美P2P行業呈現愈加細分化、成熟化特點。其不同點在于美國注重去擔保,不提供任何擔保和保障,而英國則設立類似于風險準備金基金,保障網絡信貸借款人的利益。同時,他認為,在中國開展P2P業務,面臨來自市場、客戶的衆多挑戰,建立P2P監管是當務之急。
何珊指出,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有兩大方向,一是互聯網與金融技術導向上的合作;二是互聯網與金融服務将進行進一步深度融合。在技術導向上,要提升傳統金融服務的便捷度,具體包括:傳統金融機構的信息化;互聯網金融産品的服務銷售平台線下轉移到線上;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進行一些服務的增值和融合。
她認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相較于傳統金融的附帶優勢:第一,互聯網金融數據基礎廣,可降低信息不對稱;第二,依托流量和用戶量,開發客戶的成本非常低;第三,傳播成本低;第四,用戶體驗好,産品的服務和便利性強。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三大改進在于,對客戶資源的再開發和分享、盈利、分成及對風險定價優勢的提升。
對于監管,何珊稱,由于互聯網金融業态還沒有定性,需要以包容的心态來對待。其次就是提高P2P行業的違約成本,防止互聯網金融欺詐。
吳文雄認為互聯網金融是借助互聯網工具提高了信息的匹配速度。當需求出現時,能更快速地匹配到金融機構。同時互聯網強大的數據分析、整理能力為銀行征信系統的建立和發展奠定基礎。但他也指出,雖然互聯網使更多的金融交易變得更快、成本更低,且愈加普及,但是離金融普惠的概念尚遠。
他還強調,P2P平台需要強化數據的獲取以及清洗能力。挖掘和清洗個人資産、社會化網絡上所存留的數據對P2P行業風控非常重要。談及P2P監管,吳文雄稱,在行業内形成一定的規範和規則,引導、幫助用戶及投資人,從而使平台更健康地發展。
于東智認為,P2P行業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其信用更高。互聯網金融為商業銀行轉型發展提供好的渠道與契機,讓商業銀行在為客戶服務時,能利用互聯網思維做金融。比如說服務小微企業、穩定資金來源。他指出,商業銀行已經開始介入P2P模式的探讨,業務模式如下:第一,資金托管;第二,設立自行審計平台;第三,銀行業P2P短期内難獲得更多信用,未來客戶群體可能會逐漸融合。針對P2P行業所出現的問題,于東智認為其背後的原因在于:第一,法律法規不完善;第二,行業風控能力令人擔憂。他強調,P2P行業需要建立監管體系,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創新風控機制,保護融資能力;第二,建設自律性組織和統一的行業标準,做好投資者風險測評工作;第三,盡快出台法律法規,規範平台的準入和退出,建立資金安全的保障體系;第四,規範擔保公司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查資質監管;第五,規範第三方機構系統;第六:建立風險具體的機制,沉澱數據的專有賬戶進行跟蹤的監管。
曾剛指出,P2P發展不僅僅是互聯網技術層面的創新,更多是因為金融空白(包括監管和管制上),緻使P2P順理成章成為一種約束相對較少的新金融方式。P2P應該是一個直接融資的手段、方法,未來應該把它放的更大,而不僅僅是覆蓋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類人群,這也意味着對監管提出更多的挑戰。從監管角度來講,曾剛認為,找對監管的時間點至關重要,過早或過晚都會産生問題,例如,管的太早會導緻對金融創新的抑制,管的太晚或會形成一些潛在風險。因此,把握好監管時間點是實現監管的關鍵步驟。
蔣則沈指出,P2P的初衷是在共同的信用風險環境和征信體系中,使用現成的信用評分體系,借助互聯網技術,以更低的運營成本,給予借款人更優惠的借貸利率,給予資金出借人更高的投資回報。通過這種方式與傳統的金融機構形成市場定位上的錯位,從而争取到發展的空間。基于P2P行業的互聯網屬性,P2P面臨着新課題,即如何判斷和解決行業在淘汰和競争失利過程中承擔的金融風險,其是否會對投資者産生緻命的影響。
在蔣則沈看來,未來P2P行業的監管要有底線,其根本導向在給予投資者适度保護,而不是無條件保護。這個底線能指導P2P投資人判斷當下選擇的P2P金融産品是否适合投資,保證當P2P的投資标的出現風險時,投資者在其家庭資産配置中,已經事先具備一定的風險承受預期以及實際性的抵禦能力。
《清華金融評論》道口形勢分析會為每月一期的閉門研讨,深度探讨和解讀重要政策及熱點話題,旨在為政策制定者建言獻策,為經濟金融界專家學者搭建交流對話平台,通過閉門會議的方式更深入地研讨業界最頂尖的相關問題。同時,分析會的研讨成果會作為政策制定者的内參發揮建言獻策的作用,同時相關内容将在《清華金融評論》雜志上做公開發表,為讀者進行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