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金融評論》首期“金融大家評”對話講座成功舉辦

時間: 2014-04-23 16:29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4411日,《清華金融評論》首期金融大家評對話講座在清華Betvictor中文版成功舉辦,主題為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未來走向何方?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發表主題演講,法國巴黎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房四海參與對話。本次對話講座由Betvictor中文版校友辦主任、《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主持。對話講座針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問題進行了深刻分析與讨論,探究我國經濟未來究竟走向何方,現場讨論氣氛十分熱烈。

上半場: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解讀“中國新經濟”

1中國經濟目前處在什麼階段?

中國經濟處在三期疊加階段,首先是經濟增長速度處在換檔期,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換為中、高速增長;第二個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短期内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有些痛苦;第三個是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尤其是08年、09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後宏觀政策刺激的效果需要消化。

2、這次經濟增長放緩,是短周期現象,抑或趨勢性現象?

近幾年增長放緩,無論從經濟供給還是需求上來看,不是一個短周期現象,至少可以說,不是唯一的短周期現象,還有一些長周期趨勢性背景因素在裡面。

3、中國現在的人口狀況和經濟增長存在怎樣的關聯?

與十年前相比,中國的勞動力供需關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勞動力增量大幅放緩,而每年創造的非農就業量基本沒什麼變化,多少崗位在找人?多少人找崗位?這個比率近幾年明顯上升,現在是1.1左右,找人的崗位超過了找崗位的人,側面體現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此外,現在人口老齡化問題非常明顯,這對勞動生産力也帶來負面影響。增長速度換檔期的背後邏輯,大的背景其實和我們人口結構變化是有聯系的。

4、應該擔心通貨緊縮問題嗎?

我們不能因為PPI比較弱,就擔心我們中國經濟現在面臨通縮的狀态,需要政策放松,PPI比較弱是我們結構調整必須經曆的過程。

5、短期來講結構調整陣痛期,陣痛在什麼地方?

從宏觀層面來講,結構調整陣痛期最主要體現就是投資的放緩。最近兩三年,除了房地産投資和基建投資以外,制造業投資和其他行業投資放緩的速度非常明顯,我們短期内實際上是因為基建投資和房地産投資的支撐,沒有這個其他投資生産速度實際下滑更厲害。

6、影子銀行的活動和短期利率存在什麼關系?

影子銀行的活動和短期利率有明顯的負相關關系,這是因為影子銀行的期限錯配更加明顯,融資更多地依賴短期資金,所以去年下半年開始,短期利率上升對控制影子銀行的幫助比較大。

7、長端利率維持高位,短端利率的下降為什麼沒有傳導到長端收益率?

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有幾種解釋,首先,金融機構配置更多的非标資産,另外一種解釋是銀行配置更多的流動性資産,去年下半年利率高企,銀行害怕了,沒有流動性是痛苦的,銀行增加短期資金的配置,增加了整個市場的資金供給,所以短期利率下降,但是長期利率的配置反而少了,所以長期利率維持高位。

第三個解釋,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投資者預期未來短期利率上升,大家可能預期未來利率的中位水平比現在高,所以體現為現在的長期利率處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這幾種解釋互相之間不是排斥的,也可能都在起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内無風險利率的長端水平有明顯下降的可能。

8、中國經濟短期下滑說明了什麼?

短期内有些下滑風險,但是不一定是壞的現象,應該正面看這個問題,這就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控制金融風險中的一部分。

 

下半場:經濟學家觀點大比拼

1、  中國的經濟增長靠消費驅動,還是靠投資拉動?

彭文生這一次消費可能會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小孩和老人越來越多,使得消費有所增加,儲蓄有所下降;二是現在的領導層對改變現階段的經濟結構決心很大。

陳興動:由消費主導中國經濟增長,這個說法未來十年可能都無法成為現實,未來十年投資可能仍然是經濟增長的第一大推動力。消費會增長快一些,但恐怕難以成為主導力量。明确一點,我說的消費是私人消費,“三公”消費剔除在外。

2中國會不會爆發金融危機?無論是希臘式的,還是東南亞式的?

彭文生:提兩個觀點,首先政府負債所導緻的危機情況非常少見,希臘是特殊情況,希臘沒有獨立的貨币政策,希臘負債都是外債,其次真正發生危機的是私人負債。我們擔心的問題是另外一種,長期負債不能付清所帶來的,對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

陳興動:希臘式金融危機不會在中國發生,但是中國式金融危機我覺得可能不可避免,什麼是中國式金融危機?大家共同認可兩個指标,第一個指标是資産價值下降30%以上;第二個指标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掉到了中國式零增長,相當于中國經濟增長掉到4%、5%的水平。化解危機的方法有,可以發鈔票,通過通貨膨脹來解決,也可以對國有資産進行私有化,再有就是采取強制性措施和手段。

房四海:答案是否定的。危機總是以不同的形式發生,但總體而言,以上兩種形式的金融危機不太可能會在中國出現。

3、中國經濟最終選擇何種政策目标?

房四海:調結構。

彭文生:時間點不一樣,目标會有所不同。

陳興動:創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通貨膨脹太低而不是太高。

4、“滬港通”的意義何在?對A股、H股影響幾何?對中國經濟産生什麼影響?

彭文生:大的方向是對的,中長期對資本項目開放有利,但是可能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誇大其作用。

陳興動:“滬港通”能做成,主要受人民币國際化道路的推動,上海與香港交易所連通最早是由郭樹清提出來的。中國資本市場要發展,需要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券市場根本性的改變。

5、什麼時候是好的創業點?

彭文生:消費驅動經濟更有利于創新,我們把“三公”消費去掉,私人消費很強,這給創業提供了好的機會,同時還需要看其他方面的配合。

房四海:未來十年是否有機會?有機會,最近一些海外人士回國,是一件好事,國内環境适合發展。

陳興動:服務業裡頭的消費創造一定有市場。

6、請談談對互聯網金融的看法?

彭文生:要注意存款安全問題,可以在監管框架之下,給互聯網銀行提供新的機會,或者說給互聯網銀行與新經濟一起發展的機會。

陳興動:談一下三點内容,首先網絡金融肯定是一種創新,倒逼傳統金融改革;其次,網絡金融需要虛心接受評估,需要評估風險,虛心接受管理,需要管控;最後一點從管理層的角度來講,一定小心謹慎,既然不懂我們就要學馬伊俐“且行且看”。

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大家評是《清華金融評論》雜志搭建起來的一個以對話講座形式為主的開放式交流互動平台。其中,大家包含兩個含義:一是經濟、金融界的大師級人物和知名專家,通過活動對重要政策和熱點問題進行解讀、評論,這與《清華金融評論》頂天的辦刊原則一脈相承;二是每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各界人士共同參與話題的評論和交流互動,這與雜志立地的辦刊原則十分契合。《清華金融評論》編輯與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金融界專家學者、資深撰稿人、關心關注經濟金融問題的朋友和讀者,都可以通過這一平台,針對當前經濟金融的熱點話題和重要政策,進行深度探讨和交流,從而把握現實的經濟金融趨勢,看清經濟金融事件背後的原因,探究經濟金融未來發展的脈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