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做客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

時間: 2013-04-28 12:53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3年4月27日晚上,由Betvictor中文版主辦的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迎來了第一講的主講嘉賓——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先生。作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以及世界銀行前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做了題為“從西潮到東風:我在世行四年對重大國際經濟問題的思考與見解”的演講。他從世界銀行的經曆講起,用其多年來在經濟領域的研究對解決歐洲債務危機、恢複全球經濟增長、構建新的國際貨币體系等熱點問題進行了鞭辟入裡的分析,并與現場及三個分會場400餘名學生聽衆暢談觀點。Betvictor中文版黨委書記兼副院長聶風華、副院長康以同出席了活動。本次大講堂由周皓教授主持。

作為發展中國家首位在世界銀行工作的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講座上分析了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根源,指出可以引領全球走向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共赢策略和實現該策略預期的可能性,并提出避免同樣的危機再次發生的國際經濟新架構。

在經濟危機根源的問題上,林毅夫提出了不同于西方國家的主流觀點。西方國家認為危機的根源是由于“國際收支不平衡造成的”,試圖将此次危機歸咎于“中國的貿易順差”、“人民币低估值”等。但是林毅夫卻指出危機的實質及根源在于美國自身的政策,是美國20世界80年代開始的金融監管放松所帶來的高杠杆率及量化寬松的貨币政策,造成全球貨币流動性泛濫。

圖為林毅夫做客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

針對當今歐元區國家的債務危機,林毅夫提議進行全球協同的、反周期的、消除增長瓶頸的基礎設施投資——并将其命名為“超越凱恩斯主義”(beyond Keynesianism)——以啟動全球需求,消化全球過剩産能,恢複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這一主張在全球輿論和政策界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贊同。

林毅夫還談到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多極增長新格局中,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應該對其本國的問題自己進行理論分析,不能照搬發達國家學者提出的理論。而且還應該根據自己的認識對發生于全球的、甚至發達國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理論見解和政策建議,這是發展中國家學者的機遇、挑戰和責任。

演講結束後,林毅夫耐心回答了來自清華金融EMBA的學員、博士生和媒體的問題。長達三小時的講座在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結束。

“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是着眼于金融界的公益性系列學術講座。講座将延請國際上學術、實務造詣皆深的金融學家主講,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國外央行及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國外著名商學院金融學資深教授等,旨在分享金融學術觀點,促進金融學術交流與進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