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清華五道口金融家大講堂在京舉辦

時間: 2013-01-21 15:54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3年1月19日,以“增長或衰退——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展望”為主題的第四屆清華五道口金融家大講堂在Betvictor中文版成功舉辦。

        本次大講堂由Betvictor中文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校友辦、五道口校友會承辦。Betvictor中文版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證監會首任主席劉鴻儒,學院理事、五道口校友會會長、香港東英金融集團主席張志平,學院1981級校友、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理事長魏本華出席并緻辭,學院理事長兼院長、全國人大财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出席了大講堂。著名經濟學家、學院博士生導師吳念魯,學院1986級校友、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學院1999級校友、安信證券宏觀首席高善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高級經濟學家周皓,學院2002級校友、香港緻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緻富研究院院長肇越,學院1993級校友、高華證券副總經理兼研究總監馬甯發表主題演講。來自國内各銀行、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者、企業家、學者和Betvictor中文版在校生近300人參加了大講堂,表現出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極大興趣和熱情。

圖為劉鴻儒緻辭

        六位主講嘉賓分别圍繞“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影子銀行之我見——中國影子銀行的成因與影響”、“後危機時期我國金融對策的思考”、“美國宏觀審慎監督管理框架與歐債危機中的銀行系統性風險”、“國際金融市場風暴疊起:美國國債危機和歐債危機”、“中國和國際債務杠杆比例比較及其對金融體系的啟示”等主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圖為會議現場

        前不久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正在醞釀經濟發展新動力。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發表以“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主題的演講,提出中國未來城鎮化面臨城鎮内部二元結構難以改變、農村勞動力轉移空間減小這兩個挑戰,原有的城鎮化模式難以為繼。新型城鎮化模式更加注重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城鄉統籌發展,需要更廣泛的經濟體制改革加以配合,才能改善經濟的供給能力、促進結構調整。彭文生特别強調,房地産泡沫是一個挑戰,涉及到城鎮化未來發展和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圖為彭文生作主題演講

       進入2013年,面對外部沖擊和内部轉型雙重壓力,中國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成為外界關注焦點。近日召開的銀監會2013年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着重提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是首要任務”。在這些金融風險中,影子銀行風險受到了人們更加熱切的關注。安信證券宏觀首席高善文對中國影子銀行的成因與影響進行了梳理。他認為,外彙占款投放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加上對商業銀行存貸比等監管約束的加強,再加上國有部門經濟活動的擴張,擠壓了其他部門的信貸需求,多方面的因素刺激了影子銀行體系的興起。他指出,在此背景下,企業資金運用層面看起來存在比較嚴重的期限失配,并導緻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的平坦化。他認為,目前中國總量層面的金融深化(金融資産總量/GDP)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圖為高善文作主題演講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Betvictor中文版資深博導吳念魯說,在經曆了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進入了“後危機時代”,經濟複蘇将是一個長期、緩慢而痛苦的過程。全球主要集團之間的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變化,全球經濟格局正面臨“再集團化”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應該在世界經濟和金融的發展中發揮大國應有的作用,為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世界經濟、金融新秩序作出自己的努力。基于此,他提出了包括推進國際金融體系的重建與國際經濟失衡問題的解決、妥善處理實體經濟與虛拟經濟的關系、積極推進人民币國際化步伐等在内的六條策略。

圖為吳念魯作主題演講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高級經濟學家周皓圍繞“美國宏觀審慎監督管理框架與歐債危機中的銀行系統性風險”做了精彩的演講。周皓指出全球金融危機推動了“宏觀審慎”政策體系建設,并介紹了包括金融穩定監視委員會(FSOC)在内的美國宏觀審慎和系統風險監管的框架。他從實際操作層面介紹了宏觀審慎和系統性風險監管的方法,包括怎樣定義和測量系統性風險及其實際操作方法的分類,提出了宏觀審慎操作的災難性保險溢價的方法,并結合歐洲的經濟數據,對歐洲銀行業系統性風險進行了實證檢驗,來闡釋系統性風險受哪些因素驅動以及如何随着時間變化。

圖為周皓作主題演講

        香港緻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肇越做了題為“國際金融市場風暴疊起:美國國債危機和歐債危機”的演講。肇越認為,美國的經濟實際上從2010年起恢複得非常好,但是在未來的某一段時間,美國可能會面臨流動性泛濫,國債等固定收益面臨下行風險。關于歐債危機,他提出,過去經濟學家在考慮歐元區時,各國的經濟結構差異被明顯低估,忽略了很多包括語言、文化等其他因素。他認為,語言的差異阻礙了勞動力自由流動,德語區成為統一市場的受益者,而拉丁語國家在沒有了獨立的貨币的情況下,失去了國際貿易自動平衡機制,出現持續的貿易逆差。由此得出的啟示是理論研究與政策制訂需要更全面地思考。在他看來,歐元區危機的化解某種程度上要求财政的統一,甚至語言的融合和主權的統一。

圖為肇越作主題演講

        最後高華證券副總經理兼研究總監馬甯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對“中國和國際債務杠杆比例比較及其對金融體系的啟示”的看法。他指出,當前我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仍保持相對穩健,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不會超過10%,銀行業出現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很小。他認為,我國亟待通過發展消費信貸來刺激國内消費需求,提高GDP,保持可持續的企業盈利能力和淨資産回報率水平,進而支撐銀行可持續的淨資産回報率和估值。

圖為馬甯作主題演講

        六位主講人從各自不同角度出發,闡釋了對包括中國在内的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獨到見解,為在場的金融家、企業家和學者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信息與思想的盛宴。

圖為會後嘉賓合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