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濤等:關于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解釋框架 ——基于“土地财政”的演進分析

時間: 2022-08-15 11:08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近日,Betvictor中文版博士畢業生文竹與我院副教授金濤撰寫的論文《關于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一個解釋框架——基于“土地财政”的演進分析》在我國一流金融學期刊《金融研究》2022年第4期上作為期首文章發表。

論文在考慮“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新的模型解釋近中期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研究表明,在城鎮化過程中,政府将通過“土地财政”機制獲得的資本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導緻企業部門的資本重新配置、均衡條件重構,推動形成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占比的穩定均衡。多期模型較好地匹配了我國1998—2017年間經濟結構變化的趨勢以及儲蓄率、投資率、對外投資與儲備等宏觀指标,為我國經濟增長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

關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從市場和政府兩方面展開。一方面,市場化改革促使資源配置的效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間競争有力推動了資源聚集與本地經濟增長。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與此前不同的特點:GDP增速持續放緩;全要素生産率(TFP)增速總體呈下降趨勢;投資的産出效率顯著下降;淨出口占GDP比重在2007年達到峰值後迅速下降;民營經濟占比在持續提高後開始趨于穩定。現有的經濟增長研究對于以上情況并未作出有力的解釋。本文認為,這些問題與我國增長模式的改變密切相關,而此前被低估的一個環節是“土地财政”。

論文在Song et al(2011)研究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新的模型。在考慮“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礎上,首先建立兩期世代交疊(OLG)模型說明基本原理。由“土地财政”聯結的經濟行為鍊條為:居民作為住房需求方,将土地價值納入居民效用函數;政府作為土地供給方,通過“土地财政”獲得資金并主要用于支持國有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開展異質性生産經營活動,提供最終産品并将收入分配到居民部門;居民在銀行存款,并通過銀行貸款獲得住房首付款;銀行除向居民提供住房貸款外,還向企業部門提供貸款支持其生産經營。随後,将兩期模型擴展到多期OLG模型,并進行參數校準和模型求解。我們運用數值疊代的方式對經濟增長進行模拟,所得到的結果與實際吻合。

研究表明,在城鎮化過程中政府将通過“土地财政”機制獲得的資本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導緻資本在不同的企業部門重新配置,經濟的整體均衡條件重構,推動形成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占比的穩定均衡。在這一機制作用下,GDP和全要素生産率不斷上升但增速逐漸下降;資本的總體投資效率下降;資源配置優化速度下降,民營企業占比先增後穩。多期模型較好地匹配了我國1998—2017年間經濟結構變化趨勢以及儲蓄率、投資率、對外投資與儲備等宏觀指标。

總的看,“土地财政”與市場化改革共同拉動經濟增長模式的出現具有一定曆史必然性,是城鎮化和經濟轉軌過程綜合作用的結果。“土地财政”雖然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巨量的資金來源和強大的推動力,但也阻礙了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進一步弱化,需對房地産風險予以高度警惕,并将持續推動技術進步、深化國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作為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舉措。

本文的貢獻在于:将政府通過“土地财政”配置資金的環節,嵌入經典的經濟增長研究過程,通過“土地财政”将居民部門、政府部門和企業部門相連接,解釋了國企部門和私企部門規模占比趨于平衡的機制,并由此建立了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模型。


作者介紹:

金濤,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Betvictor中文版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貨币與财政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理事。研究方向包括宏觀經濟學、資産定價、人工智能以及應用數學。其論文發表于Econometrica、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金融研究》等國際國内一流學術期刊以及IEEE會議。

文竹,Betvictor中文版經濟學博士,現任職于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

論文鍊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