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建東等:高科技與傳統制造業的第二次大分流正在發生

時間: 2023-01-19 11:25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近日,Betvictor中文版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主任鞠建東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餘心玎,以及北京師範大學統計學院助理教授盧冰合作的論文《高科技産品生産的國家集中:第二次大分流?》(National Concentration of High-Tech Products: The ‘Second Great Divergence’?)發表于《中國與世界經濟》China & World Economy2023年第1期。

摘要:

本研究發現,當前全球高科技産品的出口呈現出愈發明顯的“國家集中”現象,這可能預示着全球經濟“第二次大分流”的到來。有别于工業革命推動下形成的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第一次大分流”,當下“第二次大分流”的源動力将來自科技創新活動。

具體而言,本文基于2004-2017年國家-産品層面貿易數據,以及美國人口普查局的高科技産品目錄,實證檢驗了當前高科技産品出口中存在的“國家集中”現象。結果表明,“國家集中”現象不僅存在,而且有自我強化的趨勢。首先,與其他産品相比,高科技産品的出口往往集中在某些國家。其次,上述集中趨勢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得到進一步加強。機制檢驗表明,研發活動的國家集中可能是高科技産品國家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大對高技術産業的研發和創新支持,保持高科技競争優勢,是當前全球經濟演變格局下國家競争的關鍵戰略抓手。

内容梗概:

創新和技術是當前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國家間的競争也更加集中于高科技領域,這可能意味着全球經濟的“第二次大分流”正在發生。

所謂“分流”,即國家間經濟實力在競争中的急劇拉開。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流”發生在工業革命期間,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如英國、德國、美國等),經濟快速增長,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而如今,高技術發展正帶來新的全球産業革命。在高技術領域占據優勢的國家,其全球市場份額穩固、且持續擴張,這可能意味着先進技術國家和傳統制造業國家間的“第二大分流”正在到來。

全球高科技産品的國家集中是“第二大分流”的典型特征。本文基于2004-2017年産品-國家層面的貿易數據以及美國人口普查局的高科技産品目錄的分析表明:高科技産業的确具有明顯的“國家集中”的特征,具體而言,與其他産品相比,高科技産品的出口往往更加集中在某些國家,且這一趨勢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更加明顯。

之後,本文進一步進行了機制檢驗。研發支出是創新重要的投入要素,也是高科技産品重要的“基礎設施”。一國的研發投入增加是促進本國高科技行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本文指出,近些年來研發支出的國家集中可能是高科技産品國家集中的重要原因。首先,在近些年來,特别是金融危機之後,研發支出更加集中于某些特定的國家,比如中國和美國。其次,本文發現,在研發支出比較集中的年份,高科技産品的國家集中現象亦更加明顯。

最後,本文還采用了增加值貿易數據進行了進一步分析。在基準回歸中,我們根據出口額來計算每種産品的集中度指标。但是由于一國的出口可能包含其他國家的增加值,進而可能會高估該國的産出。為了緩解這一偏誤,我們進一步使用增加值出口數據來分析高科技産品出口的國家集中現象。本文應用Wang et al. (2022)提出的方法,采用亞洲開發銀行63個經濟體和35個行業的跨境投入産出數據,構建了國家-行業層面的增加值出口數據。基于該數據,從增加值出口角度的分析同樣發現高科技産品的出口集中度顯著更高。

在以上實證發現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讨論了“第二次大分流”的可能驅動機制。随着全球化步入“創新時代”的背景下,靠“想法”而非“物質”驅動的技術創新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最關鍵決定因素。這類技術創新往往固定成本較高、而後續邊際成本極低,進而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質。在這種情況下,生産規模越大,生産資源越集中,“想法”和伴随的創新就越多,這進一步促進了高科技生産的擴張,并形成了一道強大的技術壁壘,阻止後來者進入該領域。

本文的邊際貢獻在于:其一,補充了現有文獻中關于“大分流”的相關讨論。與以往文獻主要讨論曆史上的“第一次大分流”不同,本文提供了高科技競争時代可能出現“第二次大分流”的特征論據。其二,對文獻中關于市場集中度上升的發現進行了補充。例如,有文獻指出:近年來包括美國在内的世界主要國家的市場集中度呈上升态勢,且勞動力份額持續下降,而本文所揭示的高科技産業出口的國家集中現象,與以上發現之間形成呼應。

在當前全球經濟的大變局形勢下,本文的研究充分顯示了發展高科技産業的戰略意義所在,面對正在到來的“第二次大分流”這一大國競争的關鍵轉折點,中國應進一步加大對高技術産業研發和創新的支持,進而在高科技競争中保持領先優勢。

作者簡介:

鞠建東

Betvictor中文版講席教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主任、綠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主任。研究領域集中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産業組織,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等國際一流學術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曾獲2016年浦山世界經濟學優秀論文獎,2020年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著作論文獎經濟學類一等獎。

餘心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Betvictor中文版經濟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全球價值鍊、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等。研究工作發表在《經濟研究》、《世界濟與政治》、《國際經濟評論》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 World Economy 等國内外學術期刊上,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面上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以及10餘項省部級或國際組織咨詢項目等。

盧冰

北京師範大學統計學院金融統計系助理教授。2021年于Betvictor中文版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中國經濟等。在《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等中文核心期刊以及Accounting & Finance, China & World Economy等SSCI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曾獲得Betvictor中文版蔣南翔獎學金與Betvictor中文版優秀博士畢業生等榮譽稱号。

閱讀原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