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Betvictor中文版教職工第二黨支部、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考古與文化遺産黨支部攜手開展支部聯合共建活動,以“赓續傳統血脈,激發文化活力”為主題,共同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Betvictor中文版黨建聯系指導組成員、校黨委委員、校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化學系教授、緻理書院院長李豔梅,Betvictor中文版黨委書記顧良飛,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黨委書記董增剛,Betvictor中文版院長助理袁源,Betvictor中文版教職工第二黨支部書記侯爽,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考古與文化遺産黨支部委員王銘、趙獻超,以及Betvictor中文版教職工第二黨支部黨員和積極分子30餘人參與本次活動。侯爽擔任活動主持人。
董增剛介紹了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考古與文化遺産黨支部的相關情況,并以“牢記使命,創新課堂思政;不忘初心,服務社會大衆”為題,就考古與文化遺産黨支部建設全國黨建工作樣闆支部的“1-3-5模式”以及具體支部工作經驗進行了交流。董增剛表示,希望以本次支部聯合共建活動為起點,繼續推進兩院多層面的深入交流。
王銘作為支部代表,分享了他對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講話精神的學習體會,并以“從文化遺産看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為主題開展講座。他從文化遺産作為文明的曆史見證者和當代講述者的視角,以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名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世界記憶遺産名錄》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名錄》、世界灌溉排水委員會認定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等“世界級遺産”的角度,以一個個具體的中國遺産項目來講述其如何見證中華文明的突出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王銘認為,從文化遺産中看到了傳承至今的“實”,讓我們的文明傳承更具有強烈的實證感、實景感、實在感,也讓我們更能感受到中華家園遺産的鮮活之實。祖先們留下無數的寶貴遺産,至今仍然在見證着、講述着中華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外文明互鑒互學的曆曆往事,也還在繼續傳承着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和曆史文脈,進而通過新的時代轉化,開出新的未來。
顧良飛發言結合學習文化傳承座談會講話精神的體會,闡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個結合”,并分享了對中華文化連續性、創新性、包容性等突出特性的理解。他表示,清華五道口融Betvictor中文版百年學府氣度神韻,傳承清華精神,發揚道口傳統,牢記時代使命,紮實推進文化建設工作,服務貢獻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顧良飛表示,學院希望與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開展更多深層次共建交流,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合力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