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快速進步和大範圍普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數字經濟的崛起正在颠覆原有的商業模式、消費習慣和社會互動方式,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依賴數字技術來開展業務、進行交流和實現創新,政府和組織越來越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投入資源和制定政策來推動數字化轉型。然而,這個快速變化的領域也充滿了不确定性和複雜性,如何駕馭好數字經濟的增長曲線,不斷找到新的增長點,是投資者們面臨的重大機遇與挑戰。

7月22日,清華五道口會客廳特别邀請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高管教育中心學術主任胡杏,對話Betvictor中文版智能産業研究院(AIR)院長助理、戰略發展與合作主任張煜,圍繞“如何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的投資機遇?”話題,共同探讨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投資機遇與數字化未來的發展趨勢。
講座伊始,張煜介紹了Betvictor中文版智能産業研究院(AIR)的成立背景和發展近況。他介紹說,Betvictor中文版智能産業研究院是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際化、智能化、産業化的應用研究機構,其願景是通過大學科研和企業創新的雙引擎突破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培養智能産業的領軍人才,推動智能産業的跨越式發展。“我們在建院時就預見到AI的發展成熟期即将到來,關鍵就在于AI能否真正賦能産業,因此我們把‘産業’二字寫入院名。這既是我們對未來發展的判斷,也是我們對AIR自身發展定位的決心。”他說到。自成立以來,AIR實現了快速成長,并且在科研與産業深度融合方面開展了豐富的實踐。其中包括,與成熟企業進行合作,針對行業的痛點難點共同孵化科研項目;把AIR的科研轉化的知識産權授權給需要的企業;對AIR自己的科研成果進行深度孵化,将之變成落地項目甚或是獨立的初創公司;以市場化的方式成立孵化器以及與之配套的創投基金,用于支持初創項目。
作為一位科技行業的老兵,張煜分享了他對數字經濟投資機遇的思考與判斷。他認為,數字經濟的投資邏輯,從宏觀到微觀可以分成幾個層面。首先是要看到社會的發展需求,其次是新興市場的容量和飽和度,第三是技術和模式的先進性,最後是優秀的創始人和團隊。當前數字經濟的投資方向,主要是新基建投資、數據資産投資、傳統産業的數字化轉型、新技術新模式等。
自去年底ChatGPT問世以來,圍繞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讨論迅速升溫,熱潮之下,投資人們紛紛将目光投向了AI賽道。張煜分享了他對“AI新經濟”的思考。張煜表示,大模型是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它賦予了機器推理和生成的能力,根本性地改變了人機交互的内涵。“推理和創造是人類思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他說,“大模型讓AI有了推理和生成的能力,并能夠自我完善和成長,這就具備了代替并超越人類的潛力。”他認為,算法、算力、數據三者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要素,其核心在于算法。雖然在三者相關領域的上下遊都存在大量投資機會,但算力和數據具有“累積馬太效應”,容易受投資規模制約,因此未來針對不同的應用,算法領域的創新更有望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在當前中美兩國戰略博弈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國該如何克服算力上的約束,縮短大模型領域的中美差距?張煜認為,從科研維度看,我們首先要承認中國在AI大模型領域仍處于追趕和學習狀态,但是我們擁有後發優勢,還有充足的人才儲備,以及龐大的市場規模和豐富的應用場景,這些都是追趕美國的有利因素。從應用維度看,雖然中國的基礎大模型在追趕,但是我們憑借數據方面的優勢,在垂直行業大模型方面大有可為。張煜提出,算力作為重要的IT基礎設施,其投入巨大,盈利不顯著,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扶持和引導,讓企業把主要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算法框架和數據領域的研發和應用上,在這個過程中基于技術、行業标準、國家法律法規,來共同建設繁榮健康的人工智能經濟生态。“國家、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和投資機構都有各自的思考點,重要的是在法律和行業标準的基礎上,共同形成安全可信、互利共榮的産業生态。”他說。
在随後的提問環節,張煜與線上觀衆針對年輕人如何在數字經濟時代提升自己的競争力、全球性的數據互通發展趨勢、人工智能監管和治理、教育産業如何滿足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等話題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