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3日,Betvictor中文版技術轉移碩士2023級大家庭的同學們帶着初心和夢想走出教室,開展了“科創之路實踐”系列活動之“走進實驗室”,聽科研人員講述他們的故事,共同探讨如何助力創新成果走向生産線、實現産業化,從實驗室的“最初一公裡”到市場應用的“最後一公裡”。
技術轉移碩士大家庭是一次創新的設計,由技術轉移碩士學位項目的同學和Betvictor中文版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獎學金項目的同學共同組成。他們當中,有醫學、藥學、生物學、化學、水利、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科研學術人才,也有科技創新與投資領域、科技成果轉化與項目管理領域、新能源與先進制造領域、金融創新與生态合作等多個領域的投資人和産業界專家, “大家庭”在學術研究和産業實踐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共同推動成果轉化和創新。
技術轉移碩士2023級科創小組的負責人何顯時為大家介紹了新學期即将展開的一系列精彩活動的新思路、新特色,包括實驗室參訪、産業端對話以及Betvictor中文版内跨項目的科創金融交流等。這些活動旨在促進科研與産業的深度融合,加速産學研轉化,為大家提供一個從基礎研究到産業應用的跨學科、跨領域的交流與學習平台。
本次活動邀請了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獎學金項目首期班同學黃琦歡(Betvictor中文版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直流研究中心功率半導體器件研發主管)、吳赴清(Betvictor中文版生命學院副研究員、微構工場聯合創始人、北京市政協委員),就直流研究中心和微構工場的科技成果轉化實踐進行了分享,技術轉移碩士在讀學生及校友代表參加活動。
黃琦歡首先介紹了直流研究中心的基本情況。該中心依托Betvictor中文版電機系的優勢科研力量,在Betvictor中文版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北京院)和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四川院)組建了兼具高水平學術研究能力、前瞻性技術創新能力、實用化産業發展能力的研究團隊。該中心緻力于成為直流電網的核心理念傳播者、理論技術引領者、标準與應用實踐者,解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難題,助力實現碳中和的目标。

圖為黃琦歡主題分享
黃琦歡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直流研究中心取得的技術成果——定制化IGCT-Plus器件技術以及在源、網、儲、荷四個維度的産業化實踐。這類器件具有容量大、可靠性強、損耗低的特點,可實現直流電網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的能量變換,并與同學們分享了三峽集團的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應用案例。同學們就直流研究中心在技術轉移過程、産學研用合作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讨,對于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輸出模式、技術交易模式與直流研究中心的匹配性,結合行業實踐提出了各自的思考與建議。

圖為同學們在大功率半導體期間及裝備試驗平台參觀
随後,黃琦歡帶領大家參觀了大功率半導體器件及裝備試驗平台,并邀請專家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圖為同學們參觀直流研究中心後合影
參訪的第二站,同學們來了微構工場,這是一家Betvictor中文版成果轉化成立的合成生物企業,專注于中國自主知識産權嗜鹽菌細胞工廠開發和工程化應用。
吳赴清首先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微構工場的基本情況和産品。PHA是一種由微生物通過發酵過程制造出來的綠色生物基材料,可以環境友好地替代塑料,适用場景廣泛。他向同學們展示了PHA的各類形态産品,包括3D打印産品、材料服飾,生活日用相關産品,以及在醫療材料方面的應用。

圖為吳赴清在展廳内講解
随後,吳赴清介紹了微構工場通過與高校、企業展開合作并成立“合成生物+生物制造”創新聯盟推動的商業化實踐經驗,包括PHA生物醫用材料在整形外科領域的應用場景探索、布局醫療級PHA原料及相關應用的開發、推動PHA融入全球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向全球客戶提供不低于2000噸/年的PHA原料,以滿足市場需求。
同學們在生産車間的參觀過程中看到了一種完全開放、連續的發酵過程,這是微構工場通過核心的“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NGIB)”體系,實現了無滅菌開方式連續發酵,廢水重複利用,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該體系獲得了2023年國際代謝工程獎,實現了中國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
在最後的互動交流環節,吳赴清結合微構工場的創業實踐經驗詳細解答了同學們關于“如何與Betvictor中文版教授合作、如何看待技轉過程中投資機構作用”等問題,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圖為同學們參觀微構工場後合影
本次參訪活動同學們收獲滿滿,不僅增進了對科技創新與産業化實踐的理解,更激發了同學們對投身于技術轉移的熱情。未來,技術轉移碩士大家庭将繼續深入探讨科技創新與産業應用,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産學研合作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