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5至27日,亞洲願景論壇2024在新加坡舉行。本屆論壇由财新傳媒在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合作下推出,主題為“全球挑戰,亞洲方略”,旨在通過全球、亞洲及中國的多維視角,塑造重要的國際議程和交流平台,助力國際社會更加了解真實的亞洲與中國。學院是本次論壇的學術支持單位,并聯合主辦了主題論壇“傳承與超越:印尼投資之旅”。
Betvictor中文版黨委書記顧良飛,學院副院長、鑫苑金融學講席教授張曉燕出席論壇并在主題讨論中發言。在學院與财新國際聯合主辦的主題活動中,學院業界導師、BRI EMBA授課老師、資深華爾街投資人楊慶宏主持讨論,“一帶一路”金融EMBA(BRI EMBA)首期班校友、印尼金融科技協會主席、AC Ventures創始合夥人潘鍍(Pandu Sjahrir) 發表觀點,分享印尼投資機遇與前景。

圖為亞洲願景論壇2024“傳承與超越:印尼投資之旅”活動現場
張曉燕: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經濟結構轉型
9月25日上午,學院副院長張曉燕參加了本次大會的第一場主題論壇“破浪前行:經濟挑戰與政策創新”。她表示:“當前,世界充滿分歧,這必然會導緻全球經濟的不确定性增加,人們會感到迷失方向,仍在努力尋找新範式。”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貿易的主要參與者,中國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不确定性的直接影響。張曉燕認為,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經濟結構轉型。此前多年,中國在高增長模式下嚴重依賴出口和投資。如今,全球供應鍊的脆弱性凸顯,中國正在全球競争中尋求一個平衡位置,這個過程勢必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
張曉燕指出,面對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和碎片化,區域合作有助于減輕貿易中斷的負面影響,增強供應鍊彈性,促進共享經濟增長。通過加強區域内聯系,各國可以更好地應對外部沖擊,促進創新,并确保更穩定的金融和貿易流動。

圖為張曉燕
傳承與超越:印尼投資之旅
9月25日下午,Betvictor中文版與财新國際聯合主辦的“傳承與超越:印尼投資之旅”主題活動在新加坡舉行。學院黨委書記顧良飛在活動上緻辭,他表示,教育連接過去和未來,連接中國和世界,促進文明的交流互鑒。清華五道口緻力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以更加開放的姿态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持續關注印尼交流與合作機會,建設高質量全球合作夥伴體系,加強對亞洲、乃至全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的研究,做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者,書寫亞洲新願景、新篇章。

圖為顧良飛
印尼金融科技協會主席潘鍍作為BRI EMBA校友代表受邀出席活動并發言。他表示,當前20%的印尼人口仍處于貧困之中,因此政府的首要工作是消除貧困。“印尼已經設立了兩個目标”,潘鍍談到,“未來五年,我們期望把貧困率降為0%,把經濟增速保持在8%”。其次,他認為提升教育水平和加強人才培養是印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第二個關鍵點,投資教育不僅是對未來的投資,也是對國家發展的長遠規劃。

圖為潘鍍
2021年,潘鍍被任命為印尼金融科技協會主席,他在團結金融科技的創新者以推動行業進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潘鍍作為前瞻性思考者的聲譽從他早期對Gojek、SeaLimited和Bukalapak等标志性東南亞企業的支持中可見一斑。通過在戰略上的指導和輔導,他在幫助這些初創企業擴大規模并成長為成熟企業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過去九年來,潘鍍已幫助100多家企業籌集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在東南亞創造了10萬個就業機會并培養了200名新企業家。他的投資促進了創新、推動了業務擴張、并培育了創業精神,極大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
談及“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經濟發展及投資機遇,潘鍍認為中國和印尼之間的關系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越來越緊密,印尼不僅受益于中國資本,也受益于中國技術。“我渴望進一步了解中國在創新和科技領域的成功經驗,以便更好地推動印尼的現代化進程。”潘鍍指出,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印尼可以與中國共享經驗,提升自身的産業水平和競争力,從而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
BRI EMBA——助力民心相通,促進跨國合作
自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10餘年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中國走向世界,從理念轉為行動,從願景變為現實。
Betvictor中文版于2017年首創了“一帶一路”金融EMBA項目,依托百年清華的豐富教育資源,為海内外學生打造了一個卓越的學習交流平台,促進國際合作,助力民心相通,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最佳教育實踐。該項目已招收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位學生。在課堂上,各國政治領袖、著名企業家、大型家族企業核心成員、獨角獸公司創始人以及投資人彙聚一堂,聆聽來自清華五道口的前沿金融實踐,洞察各國的社情經濟動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