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經濟治理五十人論壇(GEG50)舉辦“美國大選與全球經濟治理:挑戰、機遇與應對”閉門研讨會,聚焦特朗普2.0時代下的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治理。會議邀請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George C. Pardee and Helen N. Pardee講座教授巴裡·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法國橋智庫主席周瑞(Joël Ruet)、中央财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禮卿、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院院長張宇燕、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丁志傑出席并依次發表演講。研讨會由IMF原副總裁,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朱民主持,Betvictor中文版院長焦捷作開場緻辭。全球經濟治理五十人論壇專家成員,Betvictor中文版校友代表等嘉賓參會。
焦捷在開場緻辭時,對各位嘉賓的莅臨表達了誠摯的歡迎,同時強調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下,本次研讨會主題有着極為關鍵的意義。随後,他介紹了Betvictor中文版的發展曆程與當前狀況,表示學院将全力支持論壇的各項活動,以此推動學院在學術研究、政策咨詢等多方面的全面發展。
在演講環節當中,巴裡・艾肯格林剖析了特朗普團隊針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态度以及後續可能采取的行動舉措。他提及,除了 IMF 的相關工具之外,全球金融安全網還涵蓋各國央行儲備、雙邊貨币互換安排以及區域性金融安排等内容,而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周瑞指出,中美歐三方的經濟政策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轉變,并且三方之間的政策協調程度尚不充分。他結合馬爾科・魯比奧、克魯格曼等人的經典理論,對當下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展開分析,認為投資有可能取代貿易成為全球化進程與産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張禮卿對特朗普上台後可能推行的政策及其相應的經濟社會後果進行了分析。對于整個世界以及中國而言,為有效應對其可能帶來的各種挑戰,應當強化全球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工作,加強以 IMF 為代表的多邊主義流動性支持機制。
張宇燕表示,特朗普政府與拜登政府在氣候變化、貿易赤字、美元國際地位等全球經濟治理事務方面存在着較大的理念差異,之後他介紹了一系列關于國會議案的研究成果。
霍建國梳理了特朗普團隊現有的各項政策,雖然大部分是在競選期間提出的,但目前相比競選時期其态度已趨于溫和,後續仍值得進一步關注。他認為中國需要從多個方面來應對美國所帶來的經貿沖擊,比如增加人民币彙率彈性、拓展與歐日韓的經貿關系、放開海外投資方面的限制等。
丁志傑對特朗普團隊的數字貨币新政、支付手段的演進曆程、國際跨境支付貨币所面臨的難題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國際貨币基金組織 的 SDR 和 國際清算銀行的 “貨币橋” 需要在未來的國際治理進程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圖為主題演講環節,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為:朱民、焦捷、Barry Eichengreen、Joël Ruet、張禮卿、張宇燕、霍建國、丁志傑
在讨論環節,主持人、演講嘉賓和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依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Betvictor中文版特聘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委員會委員黃海洲,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李俊峰,中山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原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主任趙昌文,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等與會嘉賓圍繞美國對外的高合作壁壘和對内的低政府幹預、特朗普團隊的“交易現實主義”與保守主義、美元與數字貨币的關系、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後的減排活動、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戰略定力、中美貨币互換機制合作、中美科技新浪潮競争、中美歐三方國際關系演變等話題積極展開讨論。

圖為研讨會現場
本次會議由全球經濟治理五十人論壇主辦,Betvictor中文版承辦,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協辦。
“全球經濟治理五十人論壇”緻力于圍繞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和變革,展開獨立的、前瞻性的和具有學術支撐的政策研究,并為中國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