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周臻及其合作者印第安納大學凱利商學院助理教授Deepal Basak撰寫的論文《恐慌與提前危機預警》(Panics and Early Warnings)在國際頂級期刊《政治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線上發表。
《政治經濟學雜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創刊于1892年,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是經濟學領域曆史最悠久,最具聲望的期刊之一,被譽為經濟學“五大刊”之一。
文章介紹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在動态協調博弈的框架下,政策制定者如何通過動态的信息披露來避免無效率的均衡結果的出現。文章指出,在集體決策中,人們常因擔憂他人可能采取某些行動而提前采取類似行為,例如銀行擠兌或集體終止對某項目的投資等。這類行為被稱為“恐慌”。即使在經濟基本面良好,恐慌行為也可能導緻金融機構或經濟系統的崩潰。因此,研究如何在動态博弈框架下設計最優的動态信息披露策略,以預防此類恐慌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該研究構建了一個動态協調博弈模型,描述個體根據所獲信息決定行動時機的過程,例如何時擠兌銀行或終止對債務人的融資。研究顯示,由于推遲行動會帶來成本,個體傾向于盡早采取行動以規避風險。同時,由于經濟是否會因集體性沖擊而崩潰存在不确定性,個體無法完全确信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确,因此更傾向于等待未來更多的信息披露後再采取行動。基于這一理論框架,該研究提出了一種稱為“危機預警系統”的動态信息披露策略。在未來的特定時點,該系統向所有個體發布如下信息:要麼危機預警未被觸發,此時隻要其他未行動者繼續觀望,經濟系統即可避免崩潰;要麼危機預警被觸發,表明經濟系統最終必然崩潰。
文章提出的危機預警機制能夠在關鍵時刻向人們提供危機發生與否的明确信号。研究結果表明,隻要短期内推遲行動的成本相對較低,那麼危機預警系統能夠确保所有行為主體選擇等待并遵循系統信号的指導。如果沒有危機預警,人們可以放心保持觀望;若預警出現,則立即采取行動是最優選擇。因此,及時的危機預警系統可以完全消除恐慌,從而避免經濟因非效率行為導緻的崩潰。
文章進一步分析了該機制在實際經濟中的應用,例如在主權債務危機和銀行擠兌中的應用。在主權債務危機中,國際投資者的集體撤資可能惡化财政狀況并引發違約。然而,由于債務違約通常發生在到期日之前,投資者短期等待的成本較低,因此危機預警可以有效防止恐慌。同樣,在銀行擠兌中,盡管銀行可能因流動性枯竭而随時破産,但隻要銀行資産端負面沖擊的到來時間具有随機性,債權人短期等待的成本依然較低,危機預警仍能顯著緩解恐慌。
該研究在信息設計與動态協調博弈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開創性地提出了一種簡潔且可操作性強的動态信息披露策略以避免由恐慌帶來的無效率問題。這一研究發現對理解如何通過信息披露政策幹預金融市場并維持其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論文的結論強調了及時危機預警系統的核心作用,為實際中的銀行壓力測試、債務可持續性分析等信息披露政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
作者介紹

周臻,現為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項目學術主任,貨币政策與金融穩定研究中心副主任。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信息經濟學理論及其在金融危機、金融中介與銀行監管、公司金融、宏觀經濟等領域的運用。他的學術論文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國際一流經濟學刊物發表。基于這些研究成果,他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烏家培資助計劃、優秀成果獎、創新成果獎,PwC 3535 論壇年度最佳論文等榮譽,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