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軒:聚焦一攬子增量政策 “組合拳”有何積極影響?

時間: 2024-05-21 15:2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内外經濟環境下,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受到了廣泛關注。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對近期經濟形勢和重點工作進行部署之後,從9月下旬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财政部、住建部、自然資源部等多部門接連發聲,系統部署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相關措施。

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時間點上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此輪一攬子增量政策效能如何?“增量”體現在何處?解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未來施策發力點在哪兒?對此,全國人大代表、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田軒近日接受央視《焦點訪談》、央視财經《對話》、央視财經的《金融街會客廳》以及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等媒體采訪,就财政貨币政策、資本市場、企業支持、消費與民生、預期管理以及未來政策方向等多個方面提出建議、發表觀點。

關于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效能

在采訪中田軒指出,此輪政策在内外壓力交織的背景下出台,體現了黨中央以問題為導向、完成全年 5% 左右經濟增長目标的堅定決心。對于此輪一攬子增量政策的效能,田軒指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是中國政府為應對當前國内外經濟環境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田軒認為,這些政策非常及時、迅猛、精準且有力,對于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扭轉市場主體、投資者和居民的信心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此輪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創新點及影響

關于此輪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創新點,田軒認為,首先體現在金融政策工具創新方面,央行推出如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針對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币工具,從更關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轉變為兼顧資本市場,這是以前從未有的創新,且力度超預期,對股市表現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次是宏觀政策力度增強,如提出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降息等要求。政治局會議時間節點前置兩個月,體現中央對經濟發展緊迫力的感受以及強力的政策導向。

第三是政策組合拳全面且精準。逆周期調節方面,通過降息、降準、财政擴張和給資本市場注入流動性等政策,熨平經濟周期波動,使經濟回到平穩上行快速發展階段。提振内需方面,政策精準指向提升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如節前給低收入困難群衆一次性補貼,大力解決就業問題。同時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包括必需性、個性化、多樣性、改善性消費需求。投資方面,政策強調有效投資,注重投資效益,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更加傾向于消費型基礎設施投資。企業幫扶方面,在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需求的基礎上,政策強調了法治環境構建,包括規範涉企執法,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不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款,能夠有效提升市場主體信心,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資本市場發展方面,此輪政策通過宏觀政策工具注入流動性和信心,明确要提振資本市場,态度更加堅決、方向更為明确。

田軒認為,此輪政策将對目前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産生積極的影響。具體來說,從企業層面看,創新實施質量融資增信政策,以質量信譽作為企業融資依據,釋放了對中小微企業友好的政策導向,引導其關注産品質量、聲譽、品牌和質量管理等,能夠有效促進企業創新轉型與高質量發展。同時,為金融機構擴大貸款渠道,使資金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房地産層面,通過債券方式推動房地産市場發展,給予空間和資金消化存量房,同時關注風險,嚴肅查處問責地方違法違規舉債,壓實地方化債主體責任,優化地方融資平台轉型,避免泡沫和風險擴大。資本市場層面,引導長期資本入市,如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進入資本市場,甚至是未來進入一級市場,能夠顯著幫助企業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為二級市場輸送優質企業上市,同時也能夠引導資本在二級市場做長期投資,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

未來施策重點——應關注結構性改革

對于未來的施策重點,田軒認為,從宏觀上看,長期還是要以“改革”為關鍵詞,以政策紮實落地為抓手,解決經濟運行中關鍵的結構性問題。首先,對于内需問題的解決,田軒認為:消費動力強勁的等号另一邊,必定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穩步增長與社會預期的相對穩定。因此,比起直接發錢,更重要且有效的手段,是建立起一系列穩增長、穩預期的長期支撐政策和對應制度保障,如繼續在中長期内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纾困幫扶,增加民生支持投入,進一步緩解居民教育、養老和醫療壓力等。對此,田軒認為,聚焦民生,也應該是未來财政政策的發力方向。他建議,未來,财政政策在進行更加積極的逆周期增量擴張的基礎上,應該聚焦優化支出結構來實現提質增效,支出重點由基建投資(“硬基建”)向對經濟增長乘數效應更大的教育、衛生、社保等民生領域(“軟基建”)轉變。

其次,對于各方關注的資本市場,田軒認為,長期的“健康牛”“新質牛”應是改革的目标。增強資本市場“内在穩定性”,應要徹底告别過去“政策市”的監管思維,切實落實“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要将政策及監管的重點放在資本市場制度供給端的建設完善以及資産供給端的質量提升方面。


對于市場熱議的IPO該暫停還是該重啟,田軒強調:沒有學術研究發現,IPO是股市下跌的原因;也沒有學術研究發現,暫停IPO會幫助股市回升。并且,從IPO暫停這件事情本身來看,其對于二級市場沒有幫助,但是對于一級市場的危害卻是非常顯著。目前A股之所以會出現上市企業魚龍混雜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包括上市、退市在内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仍然存在待優化的短闆。注冊制的核心就是把決定企業可否上市的權力交還給市場,對此,未來還應該就入口和出口兩端進行制度優化,确保最優質的資産配置到最優質的企業上。

此外,對于中國經濟未來的轉型方向,田軒認為,房地産作為經濟支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處于新舊動能的轉換,未來數字經濟将成為推動經濟長期發展重要的抓手。

來源丨央視《焦點訪談》 央視财經《對話》 央視财經《金融街會客廳》 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