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主持的“金融科技與小微貸款的未來”專題論壇在Betvictor中文版成功舉辦。論壇以上午閉門專家研讨會、下午公開主旨演講以及圓桌讨論為主要形式,邀請以金融科技助力小微貸款為主要業務或關注、研究對象,具有國際國内聲望的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共同探讨金融科技賦能推動小微貸款精準落地的模式、經驗、生态和未來。

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本論壇作為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前沿研究中心與武漢大學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聯合課題小組就“金融科技與小微貸款”研究課題所展開的系列研讨活動之一,旨在深入探讨金融科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小微企業貸款的傳統理論、經典模式和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和發展前景。

專題論壇閉門研讨會場

專題論壇主旨演講會場
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在主辦方緻辭中表示,小微企業貸款作為各界關注的問題,有微觀重要性,更有宏觀意義,特别是金融科技怎麼賦能推動小微企業的貸款,是衆多金融機構關注的前沿問題,也涉及到國民經濟的重大宏觀問題。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來自建設銀行、螞蟻金服、中國人民銀行、沃頓商學院、新加坡金管局和飛貸金融科技的重量級嘉賓先後發表了獨到的觀點及見解。
科技為新金融賦能 以新金融供給提升普惠服務能力

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
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在主旨演講中提出,現代金融科技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帶來了機遇,通過科技、互聯網和AI等技術應用,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覆蓋和風險管控水平,賦予銀行“西瓜和芝麻一起撿”的能力。
田國立指出,金融機構要解決社會痛點與難點,需要擁抱“新金融”。新金融是以數據為關鍵生産要素、以科技為核心生産工具、以平台生态為主要生産方式的現代金融供給服務體系,新金融走出銀行網點櫃台,作為底層服務和觸角,廣泛融入了住房、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各種生活場景,有效感知需求,為普羅大衆提供觸手可及、無所不在、精準直達的溫暖服務。同時,銀行的社會屬性會進一步重塑金融角色,新金融促使銀行轉變經營模式、調整經營取向、做大經營格局。
科技創新金融生産力

螞蟻金服集團總裁、網商銀行董事長胡曉明
螞蟻金服集團總裁、網商銀行董事長胡曉明在主旨演講中指出,“金融生産力”這一全新概念的形成,是基于互聯網帶來的人們對未知世界的認識和判斷的改變、大數據和生産資料的改變,以及計算能力的突破。這三大方面形成了金融科技創新過程中的三大重要基石。而未來五年,計算能力的進一步釋放會對于數據作用的發揮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他同時表示,螞蟻金服金融科技必須遵循兩個基本邏輯,一是以風險管理為核心,二是以普惠金融為初心,與現代金融互補發展,共同為實體經濟,為整個社會提供金融服務。“有人說310貸款的邏輯沒有經過經濟周期波動的驗證。我們做了十年了,到今天已經服務将近2000萬小微經營者,累計發放3.6萬億貸款,不良率僅1.5%。這背後是在線金融的風險管理能力。”胡曉明說。
胡曉明指出,科技創新金融生産力,未來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他認為,中國當前金融創新的加速度有所放慢,應該加大對創新的支持力度,以确保中國在金融科技方面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聚焦小微貸款 關注科技驅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表示,近年來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這為進一步提升小微金融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機遇。一是互聯網經濟發展使小微有了更多發展機遇;二是供應鍊等場景信息的可視化和智能化,使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更加緊密融合;三是科技發展,是包括大銀行在内的各類金融組織提高了服務小企業的能力。另外還有一些互聯網平台依托小微企業商貿服務延伸到融資服務進一步服務了小微的金融服務供給。
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機遇,也需要看到技術進步帶動深層次的社會生産變革,在帶來效能提升潛力的同時,往往也會帶來新的風險因素。要做到技術賦能金融服務的長效可持續發展,鄒瀾指出,至少有幾點是必須堅持的:一是堅持金融是特許經營行業,從事金融業務活動必須持牌;二是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真場景真技術,而不是脫實向虛,形成所謂金融供給和金融需求的空轉;三是堅持保護無風險識别能力的投資者利益,守好老百姓的錢袋子,面向公衆的金融負債活動,不管是否以技術為名都要從嚴監管;四是堅持開放、合作、包容、共享的理念,在組織方式變革過程中支持鼓勵不同類型的機構在生産和金融服務高度融合過程中優勢互補,但要事先劃清風險邊界,責任邊界。
用創新補合小微貸款缺口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Raphael Amit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arie和Joseph Melone教授、創業中心學術主任Raphael Amit認為,創新型的管理領導力,加上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是扭轉目前美國的金融消費者對于金融機構越來越不信任趨勢的關鍵。管理創新指的結構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金融科技是将創新型的商業模式用到金融服務當中,降低金融服務當中的摩擦和低效的情況,從而提升金融服務的運營效率,能夠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進而造福整個社會。
傳統銀行擁抱金融科技

新加坡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漢蒂(Sopnendu Mohanty)
新加坡金管局首席金融科技官莫漢蒂(Sopnendu Mohanty)在主旨演講中表示,金融科技擁有傳統銀行沒有的DNA——數據和外部性,現在銀行需要改變自己,才能在金融科技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
對此,莫漢蒂認為,第一,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和金融科技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第二,銀行需要内部的技術和基礎設施與金融科技進行連接;第三,銀行需要對目前的系統進行解綁并于金融科技進行捆綁。
助力解決中小微弱企業貸款難問題

深圳中興飛貸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唐俠
深圳中興飛貸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唐俠介紹,飛貸的創業者主要是來自于各大銀行,尤其是四大國有銀行的信貸部門。飛貸誕生的原因是為了解決中小微弱企業得不到貸款的問題。飛貸于2010年上線信貸工廠模式,實現了信貸流程流水化作業。從2013年起,飛貸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風險控制領域。之後,飛貸再一次經曆了轉型,2017年10月起,飛貸将沉澱的所有經驗和技術向持牌金融機構開放,支持金融機構能力建設,專注于做科技賦能,同時公司也在大數據反欺詐、自動化建模以及智能投顧等方面開啟了戰略布局。
清華-武大共同主持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報告
随後,武漢大學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憲向與會嘉賓報告了由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前沿研究中心、武漢大學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持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武漢大學金融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憲
黃憲結合研究團隊的實地調研,将近年來金融科技賦能小微企業的新模式、新業态提煉為“多維度大數據信息與風險刻畫型貸款”,其有别于傳統的交易型、關系性貸款,最大特點在于多維數據及技術實現了非财務信息的真實性、可傳遞性,具有了信息“硬”的屬性,但卻改變了其經濟含義。黃憲指出,課題組對我國金融科技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中所發揮的獨特功能和貢獻值得肯定,但有很多問題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圓桌讨論:共話未來

圓桌讨論由《第一财經日報》副總編輯、第一财經研究院院長楊燕青主持,來自蘇甯銀行、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世界經濟論壇、阿裡巴巴達摩院、BCG、高盛和花旗銀行的七位國内外資深嘉賓覆蓋和延伸了上午閉門會場的研讨話題,與主持人進行了精彩的互動和讨論。

蘇甯銀行董事長黃金老
在讨論中,蘇甯銀行董事長黃金老認為,小微貸款的未來,總量是很重要的指标。中國小微貸款的戶數,按照國家發布的數字有8000萬戶,有納稅登記的大概1800多萬戶,推測全國有效的小微企業的總量就在2000萬戶左右。假設每一戶企業能貸30萬,這個市場就是6萬億的市場。這是個很大的信貸市場,當然可能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大。現在有這麼多的大銀行,還有作為補充的民營銀行等中小銀行,大家好好做,都有很大的空間。金融科技能夠幫助更好地發現小微貸款的風險,但并不能消除風險,特别是系統性,區域性的風險,所以還是要審慎地發展。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理事會聯席主席兼院長貝多廣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理事會聯席主席兼院長貝多廣指出,金融科技最主要是三樣東西,一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真正改變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比人的能力要超出百倍、千倍;二是互聯網,它使得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都連成一片,增加了數據的傳輸能力;三是革命性的,即智能手機,加快信息的接收和人與人的互動。未來金融科技不僅能夠解決普惠金融當中小微的問題,而且對于整個金融生态都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世界經濟論壇金融和貨币體系未來部門負責人、執行委員會成員Matthew Blake
世界經濟論壇金融和貨币體系未來部門負責人、執行委員會成員Matthew Blake表示,小企業金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融資缺口也很大。金融體系未來的趨勢将包括五點:第一,能夠通過單一渠道與不同金融機構進行接觸的平台,将成為提供金融服務的主導模式。第二點就是數據的貨币化,使得我們能夠從數據分析中獲益。第三點,系統重要性的技術公司會形成,金融機構越來越像大型科技公司,并依賴它們來獲取關鍵的基礎設施和差異化技術。第四,金融地區化,不同的監管重點和客戶需求将引領全球不同地區的金融服務走上不同的道路。第五,勞動力的轉型,随着機器複制人類行為的能力不斷進化,金融機構将需要将勞動力和資本作為一套單一的能力來管理。

螞蟻金服副總裁、阿裡巴巴達摩院金融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漆遠
螞蟻金服副總裁、阿裡巴巴達摩院金融智能實驗室負責人漆遠指出,應用Fintech于小微企業融資上需要:第一,先将物理世界中的東西進行數據化,即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要進行連接;在應用智能化技術時,應将金融系統進行整體考慮與把控,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進行突破(如螞蟻的深度圖學習算法,知識圖譜)。第二,除去企業内部數據外,更大的數據來源于社會、國家,如果數據能夠開放,能夠打破數據孤島會對解決SME貸款難是非常大的幫助。第三,科技要開放和共享,在符合監管條件以及數據加密的情況下的情況下,科技的開放和共享可以共同提高風控能力。第四,科技要與監管合作,為監管提供服務,能夠更好的控制風險的同時也會推動Fintech的未來發展。

波士頓咨詢董事總經理、合夥人何大勇
波士頓咨詢董事總經理、合夥人何大勇認為,對小微金融要有敬畏之心,小微業務背後的門檻還是很高的。小微貸款市場規模預估在8到10萬億左右,占市場融資總額的5到6個點。本輪小微貸款的高速發展,本質上主要通過大數據發現了企業的更多信息,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風險定價問題。然而,當前隻是将原先傳統銀行沒有發現的小微企業往下又挖了一層,這些企業本質上還是好企業,但這是有邊界的。如果繼續往下開發“次級”客戶,金融科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并未解決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問題。當前,銀行大力支持小微,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關鍵能力:第一,場景化的獲客能力,通過場景批量化、規模化獲客;第二,大數據的獲取、整合加工和分析能力,需找到工具來降低數據獲取成本、計算成本、加工成本和整理成本;第三,數字化的權限運營能力,實現全數字化運營,走出内部運營,走到端到端的客戶旅程。

高盛董事總經理、中國投行部聯席主管蔡衛
高盛董事總經理、中國投行部聯席主管蔡衛表示,對于提供小微貸款産品和賦能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高盛會提供相應的資本市場服務。這些金融科技公司具有以下優點:一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市場規模巨大;二是金融科技公司的運營成本較低,公司結構具有一些優點;三是監管環境較為靈活;四是技術較為先進,具有領先優勢;五是客戶群較多,能夠到達最終的消費者或中小企業。

花旗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公司金融主管Gerald F. Keefe
花旗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區公司金融主管Gerald F. Keefe以金融界風雲人物Michael Milken五十年前對融資創新的獨到見解為引,提出了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可持續性的框架指引。主要挑戰包含五大方面,其一是健康發展的市場,針對中小企業,銀企合作的平台必須擁有整合資産并創造投資的能力。其二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渠道和完善的服務,重點是資本市場的就緒程度和信息的可及性。其三是資本市場結構的有效調整,包括AI等各方面技術應用提供的賦能模式。其四是為中小企業的融資者分散風險,注意風險的多樣性以及被低估的可能。與之前的貸後管理風險承擔模式不同,金融科技的運用為資本市場風險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最後是投資和管理的統一。值得探讨的方面包括投資者該如何提供資本以及管理人該如何使用這些資本,管理團隊應該如何合理規劃戰略願景,金融科技又該如何作出相應貢獻,使得投資者的理念能夠和管理者的理念相協調,從而實現互利共赢。
科技改變金融,創造無限未來

最後,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對被本次專題論壇進行了總結。朱民指出金融科技的四大現有模式:一是以建設銀行為代表的大銀行模式,二是以網商銀行、微衆銀行、百信銀行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模式,三是以常熟銀行和泰隆銀行為代表的線下到線上模式,四是以飛貸金融科技為代表的賦能模式。同時,在金融科技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強監管。他堅信金融科技一定會改變整個金融生态。
科技确實在改變金融,确實改變了我們的企業和我們的經濟。朱民強調,科技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在這個背景下,企業擁有科技就走在行業前列。金融科技在給小微企業貸款的同時,其實已經漸進地在根本上開始颠覆現有的銀行體系以及整個金融體系。也許金融科技做小微貸款是有邊界的,但科技是無限的,科技的發展會改變小微貸款,會改變銀行業,甚至會改變金融業。這是一個具有無限可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