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形勢下的金融改革與創新”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成功舉辦

時間: 2017-06-26 15:46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624日,以“新形勢下的金融改革與開放”為主題的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在廣州琶洲·中國進出口交易會展館成功舉辦。會議由Betvictor中文版、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廣東金融學會、廣州市金融工作局聯合主辦,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廣州金交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承辦。會議受到佛山農商銀行、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前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同盾科技有限公司的鼎力協助。

  面對風雲變化的全球經濟,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血脈與支柱,金融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利率與彙率的市場化、人民币國際化、金融科技興起、大資管時代的來臨等諸多快速發展與結構性問題并存,倒逼金融體系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針對金融業如何應對風險挑戰,抓住機遇,實現金融、科技、産業融合發展等問題,會議進行了深入探讨。

會議邀請到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馬德倫和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教授範從來就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的話題作了主旨演講。會議上,廣州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廣東金融學會會長王景武和Betvictor中文版黨委書記顧良飛作為主辦方代表緻辭。

廣東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肖學、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邱億通、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吳險峰、西甯市副市長陳兆超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主旨演講環節由Betvictor中文版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趙岑主持。

主辦方緻辭環節:

 

(廣州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志英代表主辦方緻辭)

陳志英表示,廣州是國際重要的商貿城市。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廣州實現金融業的增加值1800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國内生産總值(GDP)的比重為9.2%。未來廣州應大力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廣東金融學會會長王景武代表主辦方緻辭)

王景武表示廣東将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引導金融資源向智能制造、數字創意、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傾斜,推動“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聚焦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推動金融與科技、産業融合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場景金融、智慧金融,助力廣東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Betvictor中文版黨委書記顧良飛代表主辦方緻辭)

顧良飛表示,2017廣州峰會意在邀請各界權威人士齊聚廣州,共同探讨如何應對金融體系改革與開放進程中面臨的風險挑戰。“面對國際國内經濟發展和市場運行中的不穩定因素和意外事件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創新,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目标,共同探讨如何應對風險和挑戰。” 顧良飛表示。

顧良飛同時介紹,Betvictor中文版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金融人才培養基地之一,也是推動金融體制改革發展的曆史見證者和身體力行者,學院以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貢獻民族複興、促進世界和諧為使命,通過先進的管理模式,銳意打造國内領先、國際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學術、政策研究平台。

主旨演講環節: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馬德倫發表主旨演講)

在主旨演講環節,馬德倫表示,金融改革的深遠曆史意義就在于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目前,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金融作為資源配置先導的新的曆史時期。金融發展形勢表現為金融的市場化、人民币國際化、金融科技的發展、避險衍生工具的發展、存款保險制度建立與深化、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改革等六個主要方面。“随着金融改革開放的深化,更應該讓我們牢記,金融的本質是信用,同時我們應該時刻謹慎防範風險。我們還要牢記金融不是目的,金融是金融服務業,金融必須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服務業。”馬德倫在總結發言時表示。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教授範從來發表主旨演講)

範從來在主旨演講時談了對金融發展驅動創新的思考。他對比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經驗後表示,中國經濟下行過程中,改革和創新将為經濟帶來新動能的同時,也增加了不确定性的風險,這也是新形勢下中國金融業面對的新風險。因此,金融的發展模式從債務金融為主轉向資本金融為主的過程中,需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而目前中國金融體系是錯配的,依然以債務金融為主,需要加快改革步伐,以資本金融服務來服務經濟、産業的創新。

主題論壇環節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在任何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無論是金融改革還是金融開放,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實踐證明中國既充分把握了金融改革開放的機遇,也成功應對了金融改革開放的挑戰。針對金融改革開放和金融科技創新兩個話題,大會舉辦兩場分論壇進行深入探讨,《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主持了這兩場主題論壇。

主題論壇一:挑戰與機遇—金融改革開放新動向


(主題論壇一:挑戰與機遇——金融改革開放新動向”)

在主題為“挑戰與機遇—金融改革開放新動向”的主題論壇一環節,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招商局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蔔永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就全球經濟、美聯儲縮表與貨币政策選擇、中國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的供給側改革路徑等熱點經濟問題展開讨論。

 

(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程實發表主題演講)

程實表示,全球經濟正處于全球曆史拐點上,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市場波動等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不确定叢生的時代,例如美國迎來第一個曆史上民粹主義,歐洲一體化也迎來倒退的元年。對中國來講也正處在經濟結構轉型的節點。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給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變化,中國經濟的表現尤其是資本市場的表現正在成為市場的亮點。

 

(招商局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胡斌發表主題演講)

針對全球風險因素不确定性增加,胡斌表示,美國經濟已經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态,而中國去杠杆的進程正在進行,這與美國面臨不同的環境。中國通過重組并購等轉移過剩産能的方式還依然不夠市場化,并沒有将風險完全推向市場,也就是說從宏觀的角度來說處理風險的能力受到限制。另外,中國在降杠杆的過程中,也需要選擇好處理風險和風險資産的途徑。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蔔永祥發表主題演講)

蔔永祥回顧了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應對危機的QE政策的本質原因,并分析了目前美聯儲縮表,貨币政策回歸正常化的邏輯。他表示,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是美聯儲貨币政策的主要目标,而目前啟動常态化進程中,資産負債表的調整是有原則的,也是漸進性的。目前美聯儲将縮表和貨币政策操作框架進行調整重新結合,但其貨币政策的主要考慮依然會選擇利率走廊的下限作為參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發表主題演講)

張承惠表示,目前我國金融市場規模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但是始終有個金融服務痛點問題沒有解決,即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當今的市場改革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同時存在,“一帶一路”和經濟轉型、發展,帶來大量的金融服務需求。“如果有一個很好的政策框架,又得到非常有效的實行,就能順利戰勝挑戰,赢得機遇。” 張承惠表示。

主題論壇二:科技與創新—金融科技創新促發展

目前,随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飛速發展,萬物互聯逐漸變成現實,人、企業及其他主體的各種數據的獲取、整理、儲存、傳播、挖掘等都變得更加快捷、高效和低成本。金融科技多項技術已經在開戶、征信、風控、交易、投資、支付等多種金融活動中廣泛應用,并逐漸産生了大數據征信、智能信貸、智能投研、智能投顧、智能投資、數字貨币等金融科技模式。金融機構如何合理應用上述技術實現業務轉型,以及技術公司如何開發符合金融邏輯和需求的金融科技模式成為業内關注焦點。

 

(主題論壇二:科技與創新——金融科技創新促發展)

在主題為“科技與創新—金融科技創新促發展”的主題論壇二環節,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韬、廣州市城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旭初、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上海前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CEO俞亮圍繞金融科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傳統金融機構如何運用科技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讨。

 

(同盾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蔣韬發表主題演講)

大數據技術是重要的金融業基礎設施,蔣韬表示,目前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是銀行貸款和消費金融等需要面對的主要風險,表現為征信維度并不特别足,比如多頭負債問題普遍存在等。而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可以通過捕捉個人生物行為信息、行為偏好、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的習慣等各種非傳統數據來識别欺詐風險,并通過這些數據與金融機構的信息結合生成征信模型,有效降低這些風險,從而促進消費信貸業務的發展。

 

(廣州市城發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旭初發表主題演講)

林旭初在演講中指出,國内的金融市場出現融資比較困難的問題,他重點提到了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問題。“如果有創新能讓更多的機構投資人投資、交易到基礎設施領域,這樣的創新會使整個基礎設施領域獲得更良性的發展。”林旭初表示。同時,在該環節中,林旭初還介紹了科技和金融創新的關系。他認為,科技和創新體現在金融領域就是降低交易成本,科技跟金融結合後有效地配制資源是其中的重要體現。   

 

(廣發銀行副行長王兵發表主題演講)

王兵表示,對于銀行而言金融科技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銀行如果順勢而為向金融科技轉變,将比互聯網企業更具優勢,包括風控的優勢、成熟IT系統和基礎設施的優勢等。他建議,銀行在金融科技的應用方面,需要在客戶體驗、跨界合作、合規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提升,從而實現自身的創新改革。“銀行也要打造三個平台:以雲平台做互聯網金融的轉換;打造大數據平台,嘗試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并将銀行打造成一個用戶的平台、産品的平台,從而構建金融生态。”王兵表示。

 

(上海前隆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創始人、CEO俞亮發表主題演講)

俞亮表示,随着年輕客戶的成長,金融服務不得不面對從實體服務到虛拟金融服務的轉變,同時,當大數據、決策引擎等金融科技與機器替代人工進行規模化操作和審批時,使用金融科技的金融機構其成本大幅降低,加劇同行競争,倒逼成本控制成為金融業的核心重點。而科技也提升了金融業風險管理的水平,因此傳統銀行業需要更深層次擁抱金融科技,而同時通過與科技公司的合作,使得金融産業鍊得到完善。

張偉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态,增長率持續走低,諸如股市、債市和彙市等主要金融市場出現異常波動,房地産泡沫嚴重。如何有效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為此,經濟領域推出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領域監管體制改革與依法從嚴監管穩步推進。同時,對于金融業而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與金融的創新結合,極大地推動金融的發展的同時,也給金融業帶來極大挑戰。因此,如何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和金融創新都值得深入關注。

“北有五道口,東有陸家嘴,南有金交會,”張偉表示,本次峰會的舉辦對金融改革開放的難點問題和金融科技創新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讨。

 

會後各位嘉賓合影

作為第六屆中國(廣州)國際金融交易·博覽會主論壇,此次峰會到場嘉賓800餘人,受到各大媒體的積極關注。官方媒體《清華金融評論》,特約媒體未央網、《南方金融》、《金交會》,與戰略合作媒體和訊網、鳳凰财經進行同步圖文直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