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一杯清茶,将全球經濟格局新變化娓娓道來——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副總裁朱民20日下午在Betvictor中文版做客“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生動、清晰地描述出了“充滿挑戰的新世界”圖景。
“從經濟的眼光來看世界各國,國家影響力的大小與疆域面積、地理位置聯系不大。”朱民以世界各國GDP地圖、貿易額地圖、金融地圖三個新穎的維度重新劃分各國版圖,還以歐元區的德國為例,指出一種新貨币的流通将會改變區域内的經濟金融格局。
朱民指出世界經濟已出現了以發達國家為主的金融消費集群、新興市場國家為主的垂直供應鍊制造業集群以及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為代表的能源集群。各國通過核心國家發散開來,與其他集群進行聯動,且呈現出網狀業态。
以亞洲與歐洲的經濟聯系為例,洲際國家之間通過中國、德國、英國、法國、美國等核心國家進行聯動。具體到中國的貿易夥伴,美國、香港地區能将風險傳遞、擴大,日本、澳大利亞則隻能吸收。如何判定風險的傳導及聯結點就是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維系全球經濟穩定的關鍵所在。
朱民通過研究發現,金融危機之後,金融、信息等虛拟經濟紐帶在國家之間共振,全球經濟呈現出高度關聯性、互動性及溢出效應。據介紹,金融市場間關聯度為80%,實體經濟關聯度僅為60%。發達國家GDP增速每1%的波動将會在新興經濟體中引發0.44%的溢出效應;反之新興經濟體對發達國家的影響則減弱為0.22%。中國GDP增速每1%的波動将在馬來西亞、台灣地區引發高達0.6%、0.8%的溢出效應,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對全球經濟影響巨大。

通過上述精細的分析,朱民不僅揭開了全球經濟表面上的變化,還進一步指出了内部結構性的變動,即“因為集群的概念、信息的往來和共振,全球經濟往來的密度和強度大大加強,使得全球經濟金融的互動和聯動大大加強,一個國家的政策對外溢出效應大大加強。互動性和溢出效應對全球宏觀經濟政策管理形成了一個最大的挑戰。”
談及對未來全球經濟展望,朱民認為從GDP增速、産出缺口、潛在增速三個方面來講,“整個的經濟增長情況其實并不好。”且表現出貿易額、對外直接投資的下滑,這與經濟全球化形成了第一個悖論;與之相對應的是信息、金融之間聯動速度加快,這導緻金融經濟關聯互動性增大、人決策的行為也趨于共通,這與傳統的經濟金融宏觀管理理論再度形成悖論——即“二元悖論”。
朱民進一步闡述說,“‘二元悖論’是理解今天經濟金融全球格局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實體的意義上它在下降,虛拟的意義上它在提升,而虛拟關聯度則産生了比實體貿易和資本流對金融和GDP更大的沖擊。這是今天全球經濟金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兩元悖論,也是對所有的宏觀管理者一個巨大的挑戰。”
朱民随後從需求側及供給側分析了現今國際市場上利率及油價的走低,目前全球經濟呈現出低利率、低油價、低通貨膨脹率的現狀。盡管處于同一的經濟背景之下,但各國采取的措施卻不盡相同:美國銀行業杠杆率下降,股票債券杠杆率在增加,亞洲的整體杠杆率還在上升。金融市場的第二個變化是美國加息與日元歐元區減息等迥異、不對稱的貨币政策。
朱民認為,随着經濟體之間聯動性加大,造成流動性在全球範圍内擴大,并使得經濟波動上升,這一現象在今年表現得尤為明顯。而如何判斷這一高頻波動與系統性風險的邊界是規避後者的關鍵所在。
朱民感慨地表示,“這是全新的時代,是十年前完全預想不到的新世界,這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已經超出了原來理解的宏觀經濟周期變化,轉向深層次的結構變動。這一事實對全球金融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在缜密理性的分析之後,朱民發出了富有感染力的召喚,“我們怎麼理解這一現象?我們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怎樣形成自己的政策?我想這将在你們年青人手中找到答案。” 朱民對清華學子寄托了諄諄的期待,“年青人在什麼地方不重要,你本身的實力最重要。全球關聯性也注定了現代年青人既面臨世界性的挑戰,也蘊藏着世界性的機遇,其間的區别就在于個人核心競争力。”
整場演講節奏緊湊,朱民演講過程中對現場觀衆的問題即問即答,又富有互動性,清華學子們聚精會神聆聽了朱民演講。一位在場的同學認為,朱民副總裁有着國際化視野,既回應了全球熱點,又兼具新穎的研究視角,提出的問題更是發人深省。

本次“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由Betvictor中文版主辦,吳曉靈院長全場聆聽并主持。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是着眼于金融界的公益性系列學術講座,邀請全球知名學者、國内外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資深金融學教授等學術和實務造詣皆深的經濟學家,分享學術觀點,促進學術交流與進步,為同學們創造更多與大師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