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和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在市場旺盛的需求下,近年來我國資産證券化市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國際借鑒、穩健發展”為主題的2016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年會于4月7日-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舉行,就我國資産證券化市場發展形勢、未來趨勢、各環節的專業技術問題以及實踐案例進行了深入探讨和經驗分享。本次年會由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财新傳媒聯合主辦,海内外資産證券化和結構性融資行業共1800餘從業人員及專家學者、監管部門官員現場參加年會,發表演講者近200人,是我國資産證券化行業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年度盛會。
資産證券化是利率市場化和金融市場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衆多主題演講嘉賓在年會上深層次地探讨了資産證券化對我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對一帶一路發展、金融市場改革和人民币國際化的重要意義、我國資産證券化面臨的發展趨勢和問題以及相應的意見建議。
原國開行副行長,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理事會聯席主席高堅回顧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階段,分析了中國資産證券化所面臨的形勢并展望了未來發展趨勢。高堅認為,随着利率市場化,銀行貸款逐漸會向公司債方向轉化,銀行存款逐漸向理财的方向轉化。這為公司債市場的發展、對基金業的發展,如對沖基金、貨币市場基金,甚至其它資産管理等的發展均奠定了基礎。高堅指出,房地産熱、股票熱歸根結底是利率市場化沒有放開,老百姓購買股票、房地産當作一種投資選擇,随着利率逐漸市場化,造成股票和房地産市場不合理過熱的基礎将逐漸降低。高堅認為,資産證券化是金融市場深化的表現,資産證券化的運用在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中去杠杆、去産能的過程中,會比行政手段發揮更好的作用,一定要鼓勵資産證券化的創新。

圖:原國開行副行長,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理事會聯席主席高堅發表主題演講
銀監會特邀顧問、原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介紹了資産證券化相關業務,尤其是信貸資産證券化的現狀,就市場的操作困惑與待解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未來相關業務的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楊凱生指出,信貸資産證券化對銀行業的意義重大,貸資産證券化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商業銀行資本占用,增強資産流動性,釋放資本占用,增強銀行對實體經濟運行的支持能力,并非隻是為了降低不良資産比率,更不是為了把風險轉嫁給投資者;信貸資産證券化有助于改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信貸資産證券化将債務人和銀行的關系變成債務人和證券投資者的關系,有利于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對于如何促進資産證券化業務,楊凱生認為,更合理地确定資産證券化自留部分的風險權重,可以考慮參照各類貸款違約比率适當降低次級檔風險權重,以提高證券化參與機構的積極性和合理釋放資本占用的效率;抓緊研究制定适用于資産證券化的稅收政策,不因SPV的設立而重複征稅,可以有效降低各參與主體的投融資成本;切實防範資産證券化風險,一旦形成了一種剛性兌付的局面,那将帶來根本性的風險。

圖:銀監會特邀顧問、原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就信貸資産證券化進行闡述
中國證監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原香港證監會主席、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理事會聯席主席梁定邦指出我國資産證券化的發展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産品從結構設計上能否獨立于發起人;二是資産包需要繼續維護,維護者的義務應該是持續并受到監管的,産品的透明度和信息持續披露十分重要,中國的部委之間存在信息交換壁壘是一大弊病,可以學習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的風險管控機構;三是稅務問題,避免重複征稅;四是厘清會計處理中出表的相關問題。

圖:中國證監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原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原香港證監會主席、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理事會聯席主席梁定邦發表主題演講
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紫光講席教授周皓針對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提出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要強化在國務院領導下的現有金融監管機構部際協調委員會的職責,突出央行負責制,但并不對現有格局做大的調整,在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下可以設秘書處和系統性風險監測的分析部門;第二個原則,根據國際上宏觀審慎監管的原則,由央行對在經濟中具有系統性重要性的19家機構進行金融穩定監管,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和重要的股份制銀行在内的14家銀行、3家最大的保險公司和2家最大的證券公司;第三個原則,在現有的監管格局條件下,把央行最後金融監管人的監管責任落到實處。周皓還特别建議,在一行三會結構不變的前提下,需要把分業監管逐漸轉換為功能監管。

圖: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紫光講席教授周皓提出金融監管機構改革三個原則
年會圍繞前沿熱點問題、國際經驗借鑒和項目實踐組織了極具技術性的研究探讨
為了更好地增強從業者的交流和培訓、提高從業者的理論和實務水平,鼓勵資産證券化與結構性融資領域内的技術創新,年會還緊密地圍繞資産證券化的項目實踐研究、前沿技術分析和國際經驗借鑒進行了極具技術性的分析研究,内容涵蓋SPV結構設計、基礎資産選擇、盡職調查、信息披露、評級優化、估值分析、會計稅務問題、現金流技術、風險控制、法律監管、信息平台建設、國際經驗借鑒、創新業務探索等内容。與會嘉賓還分享了衆多資産證券化項目實踐過程中的智慧和經驗。

圖:分會場小組讨論現場
在不良資産證券化、公積金資産證券化、REITs、融資租賃、小貸類資産證券化、基礎設施資産證券化、營改增、資産證券化信息系統等時下熱點和前沿領域,年會也組織了衆多嘉賓進行探讨。
針對“營改增”熱點,德勤稅務合夥人俞娜認為,稅率的增加,再加上貸款人從金融機構取得的貸款利息沒有辦法做進項稅的抵扣,可能造成在整個鍊條裡第一步貸款利息部分的稅收有所增加;從投資人角度看,不管是持有期的利息還是未來轉讓差的部分都需要繳增值稅,稅負有可能會增加;在增值稅下對于發票管理的要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未來資産證券化過程中現金回流過程中原始權益人和ABS之間劃分的方式。
在不良資産證券化的探讨中,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陶堅指出,不良資産證券化目前必須要解決怎樣克服不良資産固有的回收時間和金額的不确定性問題。标準普爾評級公司結構融資評級董事雷明峰表示,不良資産證券化案例比較少,而且評級不高的最大原因就是回收時間和金額的不确定。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兼職教授郭傑群博士提醒,不良資産證券化在市場參與者較為匮乏的情況下須充分考慮市場定價問題。
在備受關注的房地産資産證券化方面,基金業協會資管産品部主任陳春豔透露,協會正在對REITs的稅收和法律方面做推動工作。
針對小貸資産可能出現的期限錯配問題,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路競祎律師指出,可以通過雙SPV結構和SPV循環放款解決,這種交易模式在資産形成階段就通過一個SPV作為資産持有方,而把SPV的受益權作為證券化交易标的,減輕循環購買和資産轉移的難度,同時在資産形成階段就可以利用杠杆。
在年會上,衆多機構的發言嘉賓還自我把脈,剖析基礎資産、交易結構及操作等方面存在的諸多風險隐患,并提出了風控建議。
一創摩根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王學斌表示,“泛資産證券化”問題應該引起重視,他提醒要注意經濟下行和違約增加的情況下基礎資産的篩選。國泰君安證券債務融資部董事吳迪珂認為,要注意基礎資産和交易結構的法律風險,如收益權在法律上目前沒有規定,所以能否參與企業破産财産的分割是不确定的風險。恒泰證券金融市場部高級總監胡瑩建議,券商做資産證券化業務除了要有承攬、承做、承銷團隊之外,一定還要有一個成熟敬業投入的後督團隊來做存續期的管理工作。
中國資産證券化分析網(cn-abs.com)CEO龐陽博士指出,規避系統性風險需要投資者有獨立分析的能力、監管部門投資者不能過度依賴于評級、有及時完整的信息披露以及防止資産生成或證券化發行過程中的道德風險。
衆多行業組織或機構在年會期間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國資産證券化市場的發展
為了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國資産證券化市場的發展,行業組織和機構在年會期間簽署了一批戰略合作協議。
在年會舉行期間,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與中國資産證券化研究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将通過戰略合作,增強資産證券化、結構性融資及相關資本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溝通、合作、交流,以反映行業共識與意見,促進中國資産證券化行業的全面交流,倡導中國資産證券化市場的健康、規範發展。

圖: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與中國資産證券化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與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資産證券化實驗室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将通過廣泛交流與深入溝通,在市場參與者之間建立盡可能廣泛的共識,并在業界及相關機構和部門進行積極倡導,從而推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與監管環境;為市場參與者及其他感興趣的各方,提供關于資産證券化、結構性融資及相關資本市場方面的教育、培訓;增強資産證券化、結構性融資及相關資本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溝通、合作、交流,鼓勵相關領域内的技術創新。

圖: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與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資産證券化實驗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此次年會,美國結構性融資行業組織(SFIG)、歐洲金融市場協會(AFME)、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澳洲資産證券化論壇(ASF)、亞太結構融資公會(APSA)等海外證券化行業組織也應邀派出代表團參會,與國内資産證券化行業監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及行業領袖進行充分的交流。高堅和梁定邦先生代表作為發起單位的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CSF),與這些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産證券化和結構性融資行業組織代表團聯合簽署了《全球資産證券化與結構性融資行業組織北京宣言(2016)》,以充分發揮CSF作為中國資産證券化各參與主體之間的橋梁作用,推動中國與海外證券化行業的全面交流與合作,吸收海外資産證券化和結構性融資行業的先進經驗和教訓,并将創新理念轉化為實踐行為,促成相關方之間互惠互利戰略合作,推動中國證券化市場的規範健康發展。
美國結構性融資行業組織(SFIG)還在年會上發布了《美國資産證券化白皮書》,以幫助中國的市場監管部門和市場參與者了解美國市場的發展曆程和經驗教訓。

圖:美國結構性融資行業組織(SFIG)發布資産證券化白皮書
此外,為了表彰在2015年度中國資産證券化與結構性融資行業中具有影響力的項目,深入研究中國證券化市場的實踐問題,促進行業創新及信息交流共享,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和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Euromoney雜志旗下Global Capital 參與評選的“第二屆中國資産證券化論壇年度獎”頒獎晚宴在本次年會期間隆重舉辦。根據行業内人士和社會公衆投票情況,經專家綜合評估,分别選出了信貸資産證券化十佳交易獎和企業資産證券化十佳交易獎(前三名為年度傑出交易獎)、年度優勝獎和新銳獎。數十個獲獎項目的各參與機構代表領取了獎牌。

圖:年度獎獲獎代表領取獎牌
總之,資産證券化是國際金融市場近30年來最重大的金融創新,在我國曆經十年探索與磨砺也已成為令人矚目的金融風口。資産證券化可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拓寬企業融資途徑,有效盤活經濟存量,顯著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更好地支持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在國務院和監管部門的大力推動下,随着人民币國際化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經過市場參與者和實踐者的不懈努力,我國資産證券化市場必将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