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俄亥俄州大學埃弗雷特·D·裡根銀行與貨币經濟學講席教授勒内·施圖爾茨(René M. Stulz)到訪Betvictor中文版,做客清華論壇第八十三講暨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施圖爾茨以“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為題,就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産生的巨大影響以及如何改善金融體系等問題做學術報告。
本次會議由Betvictor中文版學術委員會、Betvictor中文版聯合主辦。Betvictor中文版副院長、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周皓主持會議。

圖為施圖爾茨教授發表演講
施圖爾茨在演講中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起源于房地産泡沫,泡沫破滅後,市場信心嚴重受損,導緻了金融系統的整體崩塌,并損害實體經濟發展,産生了消費顯著下行等更深遠的影響。施圖爾茨根據經濟學基本的供求關系理論,構建了在供給沖擊和需求沖擊影響下的抵押貸款利率動态變化模型。數據表明,房地産杠杆在金融危機期間并未增加,說明這不是需求沖擊導緻的;換而言之,美國實際抵押貸款利率的下降是由于供給沖擊。2008年以前,全球房價不斷攀升、電信股票闆塊的崩塌、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監管體制的放松、新型金融工具的産生等因素都使得投資者對房地産市場異常看好,導緻全球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産市場,加速了泡沫的累積過程。當時,經濟學家和相關政府部門并未充分意識到房地産泡沫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導緻金融危機猝不及防地爆發,危機爆發之後的補救措施也稍有滞後。
随後,施圖爾茨辯證性地探讨超大型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問題。正如施圖爾茨教授其最新的工作論文《大銀行的估值更高嗎?》(Minton, Stulz, &
Taboada (2018). Are the largest banks valued more highly? )中分析得出,大型銀行的估值不一定比非大型銀行更高,因為大型銀行需要承擔巨大的代理成本。
施圖爾茨還就中國經濟狀況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他表示,中國的房價呈現了一路上漲的狀态,并未像其他經濟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後不斷下行。危機發生後,在20國集團(G20)中,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占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為最大,美國排在第五位。

圖為會議現場
演講結束後,施圖爾茨和聽衆進行了熱烈學術讨論,聚焦于2008年金融危機對中國現階段發展的啟示。施圖爾茨教授表示,中國也在經曆房地産泡沫,但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房貸的首付比例較高,目前中國政府在有意識地控制杠杆,控杠杆的力度取決于政策在“要付出的經濟代價”和“所放棄的經濟益處”之間的權衡。

圖為周皓(左)為施圖爾茨(右)頒發紀念證書
清華論壇是高水平的學術論壇,是清華各類學術活動的“旗艦”,具有高起點、系列化、前沿性、綜合性等特點。清華五道口全球名師大講堂是着眼于金融界的公益性系列學術講座,邀請全球知名學者、國内外監管機構高層管理人員、資深金融學教授等學術和實務造詣皆深的經濟學家,分享學術觀點,促進學術交流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