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資産、共享和隐私之間|未來已來系列講座

時間: 2021-05-11 08:42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21年5月2日,由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Betvictor中文版研究生會聯合主辦的“未來已來—全球領袖論天下”系列講座開講。此次講座主題為“數據:資産、共享和隐私之間”,在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前副總裁朱民的主持之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系教授、國際計算機協會會士、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宋曉冬教授與翼方健數公司聯合創始人及董事長、軟銀願景基金管理合夥人陳恂針對當下數據相關等熱點問題進行演講,介紹了數據經濟、隐私安全計算的相關情況,也針對數據立法監管、行業生态發展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和探讨。

1.png

      宋曉冬首先以“構建負責任的數據經濟”為主題展開演講。數據是現代經濟的關鍵驅動力,但個人和企業對數據的保護和使用在當今面臨巨大的挑戰,構建負責任的數據經濟框架刻不容緩。宋曉冬認為,負責任數據經濟有三個目标原則,一是建立和保護數據權益,二是公平分配數據産生的價值,三是有效使用數據來實現社會福利和經濟效率的最大化。當前需用安全計算、差分隐私、聯邦學習、分布式賬簿等數據技術來解決保護使用中的數據、控制數據使用、保護計算輸出不洩露等傳統方案無法保證的安全隐私的問題,也需要更有效的數據隐私法律監管和更公平的對數據産生的價值的分配。在未來十年,宋曉冬樂觀地預測隐私安全計算會得到大量普及,數據信托、數據共地将占主導地位,大多數大型公司也将擁有首席負責人數據官。

2.png

      陳恂以數據要素出發,指出從信息時代到智能時代的變革中,應用先行已轉化成數據先行,社會中最活躍的要素也從土地過渡到資本,再發展為數據,創造出難以預計的價值。當今中國的數字化程度排在全球前列,每天産生的數據量也将在2025年超過美國,所以數據這一資源作為人工智能的信息載體和重要支柱,對于國家的競争力也十分重要。從市場的角度出發,陳恂認為數據具有獨特的經濟學特征,如重複使用、固定成本高、複制成本低廉、非競争性、非排他性、外部依賴性、生成性等,在非經濟學維度又帶有隐私、合規、機密、安全的考量。陳恂從技術、行業規模等角度進一步展開對隐私安全計算的解讀,并對隐私安全的生态體系未來在商業、消費、政府、科研等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3.png

在讨論環節,對于數據隐私安全計算的風險,宋曉冬認為不同的技術解決方案基于不同的假設、算法和硬件,性能不盡相同,但大部分技術也運用到密碼學的知識,學術界和工業界都在努力地攻克數據洩露的風險問題。陳恂強調,隐私安全計算是一系列方案,不同技術适用于不同場景,需要更大的市場參與,通過使用推動技術更快速地疊代。

在數據的所有權方面,陳恂認為可以把數據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數據不動,數據的價值動。如美國曾規定醫療健康的數據所有權歸病人和醫療機構共同合法擁有,但在醫療機構内,将數據按照隐私保護需求進行層級劃分,按需求流動使用,這樣的案例可供在其他領域借鑒。宋曉冬則提到了數據權益的概念,從個人借貸、醫療保險等領域進一步舉例說明數據亟需更合理的法規來支持并保護行業發展。

最後,在數字經濟、數字生态發展上,兩位嘉賓都很有信心。宋曉冬指出當下需要新的範式、新的主體能夠幫助數據更好地價值分配并使用,業界前沿的數據共地、數據公社就擁有技術和規則的雙方支持。另外,數據托管、信托也将會有很大的發展。陳恂指出,數據生态需要有不同的參與者,數據供應方、需求方、監管方等重要角色從不同角度參與,完成生态淨化,可以從單體平台數據源,走向數據源間聯盟,最後完成計算和數據的互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