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在清華五道口的這幾年時光
你們都會怎麼度過?”
吾道青年專欄
記錄道口人的青春故事
鮮衣怒馬少年時
不負韶華行且知
披荊斬棘,奮力生長
一起成為閃閃發光的人吧
吾道,青年!
青年檔案

楊思遠,Betvictor中文版2020級在讀博士生(碩博連讀),研究方向為行為金融、資産定價。曾獲Betvictor中文版劉鴻儒特等獎學金、AFA PhD Travel Grant、Betvictor中文版綜合一等獎學金、上海黃金交易所獎學金、三井住友銀行獎學金等。論文入選AFA PhD Poster Session、AsianFA、中國金融學年會、FIRM、CIRF等國内外重要學術會議,并獲評中國金融學年會最佳論文二等獎,“經世學者”論壇暨清北人三校經濟與管理研究生學術論壇最佳論文獎。
好奇點與好起點
四年前的春季學期,我還在業界實習,努力想成為一名宏觀研究員。當時組内有着每周開一次組會的優良傳統,我和同學們開玩笑說很有一種讀博的感覺。那時我對讀博的認識也隻是腦子裡面的想象。恰好那個學期陳華鋒老師的課程講了很多金融學經典文獻,我發現自己對金融學本身知之甚少,而金融學的研究又非常有趣。一個“可怕的”想法蹦了出來:為什麼不繼續讀個博士呢?
有了讀博的念頭後,我開始嘗試閱讀一些金融學論文,但總是看不懂學不會。有一次,我在閱讀張弘老師的文章:Short selling meets hedge fund 13F,裡面提到了“Short Interest”,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試圖理解“做空利率”為什麼要和持倉預測收益率聯系起來,最後當然以失敗告終。在暑假的時候,我自學了伍德裡奇的《計量經濟學導論》,學習了WRDS上Fama-French三因子的複制代碼,才算真的能看懂一點文獻在做什麼。盡管基礎比較差,文獻看得很慢,但一篇篇地堅持看下去,也總會有所收獲。
可能就是這種好奇心和學術熱情打動了面試我的老師們,讓我得以留在五道口繼續讀博士。五道口名師荟萃,每位老師都“身懷絕技”。抱着一顆好奇心,我站在了五道口這樣好的起點上,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多跑跑,就熟悉了”
雖然轉了博士,還是要準備碩士論文開題,我那時候隻會OLS(最小二乘法)回歸。我花了好長時間理解什麼是固定效應,然後趕在和張弘老師彙報前跑了個結果出來。我不好意思地和張老師說,我不是很确定這個結果是不是正确的,因為我沒跑過固定效應的回歸模型。張老師笑眯眯地說:“沒關系,多跑跑就熟悉了”。
也正是老師們的鼓勵,讓我有勇氣從零開始逐漸積累。和同期的幾位碩轉博同學交流後發現,他們都選修了很多院内和校内的課程,有了很深的積累。我也開始盡可能地多學一些課程來彌補我基礎薄弱的問題。Betvictor中文版的學術底蘊深厚,我可以學習到宏觀、微觀、計量、貿易等一系列我不了解但又感興趣的知識。在培養方案以外,我額外選修了15門博士生課程。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内,我聽了兩遍陳卓老師的實證資産定價和張曉燕老師的資産定價前沿問題研究。每當我覺得困難的時候,我也總會想起記憶中帶着陽光濾鏡的這句話“多跑跑,就熟悉了”。

圖為楊思遠(右二)獲得中國金融學術年會最佳論文二等獎
在學術圈“出生”并“活下去”
在學術圈“出生”并“活下去”,這兩部分分别來自王一出師兄和田軒老師的經驗分享。或許讀博的路上最不缺的就是彷徨與焦慮,失敗和挫折。打開自己的郵箱,輸入“regret”、“sorry”、“遺憾”等關鍵字就會發現來自諸多會議期刊的“婉拒”。但在讀博的路上,也總是色彩斑斓,讓人繼續充滿直面困難的勇氣。對我而言,這種勇氣來自于張弘老師和陳卓老師Office Hour的準時守候;來自于發朋友圈說擔心自己離學術圈越來越遠後,姚雯老師和李波老師的加油打氣;來自于張曉燕老師說“你應該已經準備好做更重要的研究了”的;更來自女朋友的關愛和鼓勵。我給自己的微信簽名是“Think Big. Be smooth”,可能翻譯過來應該是“敢想敢做,笑對得失”,希望自己能做更加重要、更有意義的研究工作。
心中有光,播種太陽
我的生活中充滿了來自他人的善意,我也希望做一個播種太陽的人,把善意傳遞出去。在研究生的幾年裡,我積極地參與志願活動,比如獻血、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社區服務、大型會議等。逐漸地,我的志願時長超過了200小時,達到了Betvictor中文版五星志願者的标準。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也在每次幫助别人的同時感受了收獲的喜悅。我很喜歡“種太陽”這首兒童歌曲,雖然它歌詞簡單,但每次哼起來總會讓我非常快樂,仿佛自己真的種下了陽光,傳遞了溫暖與明亮。

圖為楊思遠(右二)和黨支部同學一起參加志願活動
按照年級,或許我的博士生活即将到達尾聲,但我對這個校園仍然充滿了深深的眷戀。不論我最後是否會在越來越“卷”的學術圈“活下來”,我都會永遠感激——那個為了一個念頭,選擇在道口小院留下來,繼續探索未知的自己。何懼歸舟去,一路盡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