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霄飛:懷抱夢想,腳踏實地,用科技創新助力産業轉型升級

時間: 2022-12-22 18:01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青年檔案

盧霄飛,Betvictor中文版技術轉移碩士2022級學生。曾獲洛陽市“河洛創業”人才團隊稱号。

2015年我碩士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畢業後回到了家鄉河南,入職洛陽一家老牌國有企業。因為性格外向,喜歡跟人打交道,我選擇了技術營銷崗位,但是通過一段時間和市場的接觸,我發現公司現有産品已經多年沒有性能提升,和同類産品比沒有任何競争力,公司内部也面臨着研發人員大量流失等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公司的技術創新停滞?究竟有什麼方法能讓一家公司持續擁有創新力?我開始想尋找答案。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現在的工作單位——清研(洛陽)先進制造産業研究院,這是一家緻力于将先進技術植入地方産業,探索科學的成果轉化機制的新型研發機構。跟我一樣被吸引的還有一支清華校友的創業團隊,出于專業和産業背景考慮,單位将我和三位軌道交通行業的技術專家結成了項目組,幾位專家緻力于研發一種替代進口的高端裝備——鋼軌銑磨車。由于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起步晚,很多大型裝備都要依賴進口,其中鋼軌銑磨車因為技術密集、壁壘高,一直被國外壟斷,外國廠商賣給我們國家的單台價格就超過1億元,正因價格昂貴,很多城市一直都沒有一台屬于自己的鋼軌銑磨車,因此鋼軌的科學維護保養也就一直無從談起。

裝備研發需要大量資金,并且要有電氣、機械、系統集成等各類專業人才共同配合。項目組公司剛成立時一窮二白,為了能夠讓幾位專家安心研發,我就按照項目需要,嘗試去解決資金需求、建立産品供應鍊、協助搭建人員團隊等。經過幾年的努力,首台套産品下線,成功打破了國外壟斷,銑磨車裝備的整體采購價格下降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團隊成員也從最初的4個人,擴大到五十人規模,我和幾位創始人共同被評選為洛陽市2020年“河洛創業人才團隊”。

經過和技術專家共同創業的3年,讓我對于企業如何保持創新活力有了新的認知。

2020年底,單位交給我了一個更大的課題——如何運用技術創新手段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了找到答案,我帶着一群有志于服務産業轉型升級的小夥伴深入地方産業,挨家挨戶走訪當地企業,了解企業技術需求,梳理産業發展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我們總結出縣域産業發展過程中有諸多難點,受人才、地域、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少縣域在人才引進、技術轉化、企業孵化、産業轉型等方面都存在困難。企業遇難點,但不知上哪兒找專家解決;專家有技術,但不知如何落地。

針對上述問題,我和團隊嘗試了“科技項目專員制”的産業服務方式。通過和地方政府合作,依托縣域主導産業成立産業科創平台,由我們派駐全職的項目專員,全身心的紮到行業裡: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挖掘企業的實際需求,串聯相關領域的專家團隊。通過成熟技術導入、共性技術聯合研發等多種途徑解決企業的技術需求,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功為當地企業引進智能精益管理技術。經過技術改造,企業的核心産品制造周期可縮短15%,核心産品人均産出效率提升15%,核心産品現場在制品庫存降低15%,為企業節約直接和間接成本超2000萬元。我們的做法也受到了當地政府的關注,多次到現場指導我們工作。

圖為盧霄飛(右三)和他的團隊在産業集聚區調研當地産業情況

在2021年第六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期間,我們科創平台獲得一緻好評,各位老師、校友、學長對我們紮根縣域,積極創新的做法表示出肯定。

然而,和中國廣袤的縣域産業相比,我們取得的一點成績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針對縣域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難題,有沒有可能摸索出一套更高效、更具普适性的方法路徑?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來到了清華五道口技術轉移碩士項目學習。希望在兩年時間裡,通過和金融學界、業界專家交流,和優秀同學一起實踐,探索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産業發展的有效路徑,為實現科技強國、産業強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第一個學期的課程已經接近尾聲,非常感謝學院老師精心設計、安排的課程。既有原汁原味的金融課程,又有和技術轉移、産業創新相關聯的科技導論,每一門課都讓我直呼過瘾。通過學習金融學理論、金融機構與市場等金融類課程,感覺自己對産業創新和産業發展的認知又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在科技創新引論的課堂上,來自各個領域的頂尖的專家學者為我們講述着這個行業最前沿的技術,告訴我們如何去理解一項技術、如何去判斷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選擇科技成果轉化方向,這些都會成為我将來工作中的寶貴的經驗和知識。

科技創新,道阻且長,但是在“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傳統的引領下,吾輩定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向前,不負韶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