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把握時代要求,恪守責任擔當,教書育人是大學不可放棄的職責。清華五道口的教師們,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踐行着“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道口育人說”專題走近學院各位教師,傾聽他們教書育人的故事。
人物簡介
胡杏,Betvictor中文版副教授。2011年至2019年,擔任香港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2011年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前獲得了西北大學碩士學位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胡杏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實證資産定價,重點關注資産流動性、信貸風險以及金融危機。她在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等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過多篇論文。
“聽從内心的聲音,興趣是最好的導師”
從計算機專業到金融學專業,胡杏在自己人生方向的選擇上,一直聽從自己内心的聲音。在發現自己的研究興趣在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以及金融市場後,胡杏退出了在美國西北大學的計算機博士項目,轉而申請普林斯頓的金融學博士項目。興趣的驅動,讓她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金融學學者。
這也正是她在指導學生選擇學業方向上的建議:“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要對自己的内心誠實一點。”她對研究生同學經常這樣說:“隻有有了興趣,才會有好奇心去做研究。”
2020秋季學期,為響應學校“研傳身教”的号召,樹立研究生教育的大局觀和使命感,學院舉辦道口圓桌“研傳身教”主題微沙龍。在交流會上,有同學提出了“方向迷茫”的困擾,胡杏說:“其實你真的會發現,在某個階段,你自己的内心有個聲音在告訴你——你想做什麼。你要做的就是把别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的,先抛開,沉下心來,自己問問自己真的想幹什麼,你最終會弄清楚的。”
在導學關系上,胡杏認為學生的研究興趣和老師的研究方向相匹配,導學有共同的動力做好研究工作,而好奇心往往會激勵學生在已有結果的基礎上,向前更進一步。
“相比家長制,我更喜歡朋友式師生關系”
對于研究生而言,需要導師“領進門”,進入學術研究領域,師生關系直接影響着博士生涯的幸福指數。胡杏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曆,分享了與導師溝通相處的經驗,她說:“我在本科至博士的求學期間,曾與多位不同風格的導師接觸,有和藹可親的老師、有十分push的導師、有放養型的導師,也有依靠自己努力争取而意外收獲的良師益友。”
如何與導師良好互動,她凝練成幾點經驗:一是與老師坦誠相待,告訴老師自己内心真實的想法,比如未來是想去業界還是學術界,研究方向是偏好資産定價還是公司金融、對項目是否感興趣等等;二是保持與導師定期交流,與導師交流并獲得反饋是必要的,認真準備每一次彙報,有利于督促自己制定階段性計劃。


在今年疫情期間,胡杏不忘關心分隔多地的同學們,為同學努力解決學習與生活上的困難。她說:“相比家長制,我更喜歡朋友一般的導學關系”。胡杏的研究助理、學院2017級博士生金昭說:“在和胡老師的工作過程中,她不僅在科研上給與了大量指導,在生活中也像一位大姐姐一般關心着我們。”學院2020級博士生任浥菲說:“每一次學院的學術研讨會後,胡老師經常會和同學們交流研讨會的内容,并傾聽大家的想法與感受。也正是這種平等開放的氛圍讓胡老師的每一個學生都受益匪淺。”
在今年疫情期間,胡杏不忘關心分隔多地的同學們,為同學努力解決學習與生活上的困難。她說:“相比家長制,我更喜歡朋友一般的導學關系”。胡杏的研究助理、學院2017級博士生金昭說:“在和胡老師的工作過程中,她不僅在科研上給與了大量指導,在生活中也像一位大姐姐一般關心着我們。”學院2020級博士生任浥菲說:“每一次學院的學術研讨會後,胡老師經常會和同學們交流研讨會的内容,并傾聽大家的想法與感受。也正是這種平等開放的氛圍讓胡老師的每一個學生都受益匪淺。”
培養正能量的“長跑冠軍”
對于攻讀博士學位的同學,胡杏建議博士生們一定要多聽讨論會,多看論文,多與老師同學們交流。“像偵探一樣,尋找金融數據背後的規律,就一定可以做出有意義的成果。”
“我希望把我們的博士生培養成有正能量的人,在做研究的時候是樂觀的,在生活中也要做好平衡。”胡杏分享自己和同學們的交流經曆後談到,導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可能導師與學生半小時的談話,可以讓同學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而讓學生保持好心态、保障身心健康,也是導師對學生需要注意的關鍵。
“作為導師。如果多願意花一點時間和同學交流,或許會給學生們帶去更多的正能量。我希望研究生的培養過程是受益終身的,要開心地、專心地去做研究。我希望我的學生們是‘馬拉松冠軍’,而不是‘短跑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