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寒冬到仲夏,
從雲端到校園,
從相逢到離别,
疫情尚未完全消散,
畢業生告别校園的日子如期而至。
回首來時路,不忘淩雲志,
2020屆畢業生經曆了特殊的成長,
有擔憂和忐忑,有堅定和勇毅,
有團結和擔當,有期待和憧憬。
在道口小院求學的日子,
将是一生的美好珍藏。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清華五道口的畢業生們,即将揚帆起航!

劉登峰,Betvictor中文版18級金融專業碩士,曾獲得Betvictor中文版綜合二類獎學金,社會實踐校級銀獎支隊,畢業後将前往中建三局投資發展公司。
我和道口小院的故事,始于2018年春天,當時的我在考研複試後加入春招大軍,有一天我在網頁上看招聘和租房信息,突然彈出一封來自PBCSF的郵件,難道是我考上了?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點開郵件發現,确實是!那一刻我有種“劍外忽傳收薊北”的感覺。9月,我踏入憧憬多年的小院,開啟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生涯。
道口課堂,寬容和嚴格并重
至今我還深刻記得,開學第一堂課,老師給我們講述了道口的光榮曆史與擔負的家國責任,以及由此熔鑄成的道口傳統——“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老師們說,這裡對學生的實際能力要求極嚴,但對其社會責任感看得更重,每一名道口人都負有将道口基因中的“家國情懷”傳遞下去。之前我對道口多是敬畏仰慕的心情,這堂課後,我真正意識到作為一份子的責任和擔當。
道口的專業課程是寬容與嚴格并重。寬容,在于可以在探索中犯下錯誤而免于批評;嚴格,在于作業上小如标點的疏漏也會被毫不留情地指出。我記得在金融衍生工具課程上,我經常對課堂問題給出幼稚的答案卻反而被鼓勵,但期末展示中我卻因為PPT排版被批評。我對專業課印象最深的還有兩個“老傳統”——廣聘專家與小組展示。由業界導師、行業大咖和資深教授所帶來的課程,讓我們充滿驚喜。課堂常常爆滿,就算沒選課的同學們也常在門口旁聽。小組展示一開始是我的“噩夢”,但是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逐漸領會了團隊合作要領和一些展示技巧,體會到和同伴共同探索、專注科研的樂趣。
社會實踐,情懷浸染的淬煉
2019年6月,小院學子的必修課——暑期社會實踐來了。我和同學們一起踏上了去甘肅渭源的火車。沿途所見,至今曆曆在目。火車從華北平原出發,一路向中國地勢的第二階梯爬升。窗外,天空在變藍,雲朵在變低,景觀從喬木矮化為灌木,地形從平鋪直叙轉為丘壑起伏。車輪的轟隆聲裡,我一覺睡到了隴西高原。到達目的地後,我的暑期社會實踐,漸漸被驚喜填滿。我們在隴西高原上見到了許多面孔,有開小貨車把縣裡淘汰的物料拉回村子的幹部,有在小教室裡給一個學生上課的老師……這些鮮活的面孔、火熱的勞動場景、真實的基層生活,一下子打開了同學們的視野。
随着實踐的逐漸深入,我越來越真切體會到它的意義——學院組織的社會實踐,向我們展示了人生的更多維度,讓我們看到了金融在社會經濟層面的作用,更讓我們走出書齋,眼見廣闊大地,腳踩泥土,心中所想,腦中所思才有了真實的意義。也正是在這次實踐中,我見到了金融助力基建投資給當地脫貧工作的幫助,多車道公路、醫院學校、整體搬遷社區以及産業園的建設,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的變化。這寫想法和感悟在我心中種下,給我的職業規劃産生了影響。

圖為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合影,後排右一為劉登峰
投身基建,支援武漢
畢業将近時,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職業選擇問題。我想做的是一份符合我的專業、能體現社會責任擔當的工作,最好是做基建的投融資。我在清華職業發展中心的推送裡找到了很多心儀崗位,其中最中意的是位于武漢的中建三局某子公司,經曆了兩輪面試,我如願以償拿到了這家的special offer。
我意識到自己可能選了一條極具挑戰性的路,我将緻力于降低基建投資成本,通過更便捷的公共設施降低實體經濟壓力,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同時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社會幸福感。2020年春節,武漢突陷新冠大疫。長輩勸我換工作,但我反而剛堅定了奔赴武漢的決心。作為五道口人,我希望用金融助力基礎設施建設,為建設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貢獻我的一份力量,在工作中踐行家國情懷、清華精神和道口傳統。
感謝小院,課堂内的學習和課堂外的鍛煉,讓我完成了一次次淬煉。學習不可一日廢止,未來還需繼續追求。來清華、來小院的初心是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撥開迷霧,找到心之所向。這段學習經曆,是一筆财富,更是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