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傑遠:一點初心,一生使命| EMBA校友扶貧在行動

時間: 2019-11-25 17:04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2019年是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湧現了許多先進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Betvictor中文版校友。

他們中,有克服重重困難,結合專業知識,用創新方法開辟扶貧思路的行業先鋒;有傳承奉獻精神,拓寬幫扶領域,讓扶貧成果惠及千家萬戶的愛心使者;也有心系農民利益,數十年如一日奔走在扶貧第一線的時代楷模。

這些傑出校友牢記曆史使命,履行社會責任,用行動踐行着“不怕苦,敢為先,講團結,重貢獻”的五道口精神。

WechatIMG23.jpeg

廖傑遠

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獲得者;

Betvictor中文版金融EMBA2016秋季班校友;

微醫集團董事長兼CEO。

 “廖傑遠創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現任微醫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9年來,他率領團隊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扶貧方面積極探索,在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四川、甯夏等中西部省份和廣東、福建、浙江等東部省份的貧困山區落地實踐,累計為2億多中西部地區患者提供了全國2800多家醫院的網絡挂号服務,為數萬貧困戶簽約了家庭醫生,讓貧困群衆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城市二級甲等醫院的健康服務。通過捐助互聯網醫療設備、建立遠程診療系統、開展智慧鄉村醫生培訓、建設智能衛生室等方式,提升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專業能力,服務人口超過3000萬,其中貧困人口近百萬。他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扶貧方面的努力,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工作辦公室所公布的廖傑遠事迹

WechatIMG22.jpeg

(廖傑遠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紅色精神中成長,不忘初心為百姓做實事

2010年,廖傑遠創立了微醫。發展9年來,微醫始終關注普通中國老百姓、尤其是中國農村貧困人口“就醫難”的問題。

 “我是農村長大的孩子,我切實感受過農村基層缺醫少藥的狀況。”2歲多的時候,廖傑遠突患急症,⽗親背着他小小的身體,連夜⾛了4個⼩時的崎岖⼭路,才到附近的村⼦看上大夫,當時大夫說:“幸好送來及時,再晚⼀點,這孩⼦就⿇煩了”。這種驚心動魄,在很多鄉村家庭中發生,廖傑遠希望改變這種情況。微醫從創建之初,他就抱定初心——關注億萬⽼百姓、尤其是農村貧困⽼百姓就醫難的問題。

廖傑遠⽣長在閩西⾰命⽼區,閩西⾰命⽼區是中央主⼒紅軍長征四個出發地之⼀,古⽥會議就是在當地的廖⽒祠堂召開的。廖傑遠回憶到,少年的他進城念書時,⽗親囑咐說“我們⽼區⾛出去很多英雄,你是⽼區⼈的⼉⼦,要給⽼區⼈争光。”這麼多年過去了,廖傑遠對老家的驕傲和眷戀,都轉化為他一心報國、一心為老區百姓做點實事的志向。“從⼩我就在紅⾊精神的影響下成長,時刻記住要聽黨話,跟黨⾛,為⽼百姓做事,為⽼區人民争光。”

3191012eed7c02d2d4bed193e1fa3ed.jpg

(廖傑遠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九年來,微醫從建⽴挂号⽹,打通醫院與患者,為⽼百姓提供挂号服務;到建⽴國内第⼀家互聯⽹醫院——烏鎮互聯⽹醫院,連接醫⽣與患者,為⽼百姓提供在線問診、會診服務;⼀直到探索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互聯⽹+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模式。截至2019年8月,累計為2 億多中西部地區患者提供了全國2800 多家醫院的⽹絡挂号服務,為數萬貧困戶簽約了家庭醫⽣,讓貧困群衆⾜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城市⼆級甲等醫院的健康服務。通過“互聯⽹+健康扶貧”服務人口超過3000 萬,其中貧困人口近百萬。

互聯網+微醫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在廖傑遠看來,微醫的最大創新貢獻在于通過數字手段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入應用,以互聯網醫院、數字健共體等創新手段,在推動中國“醫改”落地的道路上、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廖傑遠說,“2010年的時候,我⼀歲半的侄⼉得了腿疾,我帶着他10個⽉輾轉3省、7家醫院,深深感受到普通⽼百姓的就醫難,我當時就下定決⼼,但凡我還能做⼀件事,我希望利⽤⾃⼰熟悉的IT技術解決這個難題。”

如何化解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基層人口享受不到優質醫療服務的難題呢?如何将助醫和脫貧結合起來呢?通過微醫的實踐探索,這些問題都在廖傑遠的構想和實踐中找到了解決方案。

在基層場景中,微醫創造性地與國家扶貧工作相結合,打造“市-縣-鄉-村”四級醫療健康服務網絡,拉近農村患者與縣市醫院、城市大醫院之間的距離,把醫療健康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

b3c12ae873106bfdeb127da844a18da.jpg

(微醫雲巡診車開到涼山州喜德縣為村民進行健康體檢)

在縣⾥,微醫建設縣域互聯⽹醫院平台。在鄉鎮,微醫配置雲巡診車、AI 輔助診療系統,具備⼆級醫院檢查檢驗能⼒。在村⾥,微醫将村醫的醫藥箱升級為雲診箱。同時,微醫還為村醫提供“21 世紀⾚腳醫⽣”AI 輔助診療系統,為村醫提供全科遠程培訓,不斷提升村醫的專業技能。

1.jpg

(村民在村口排隊接受微醫雲巡診車體檢)

通過“互聯⽹+健康扶貧”,微醫模式在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好成績。截⾄2019 年8 ⽉份,光⼭縣21 個鄉鎮,其中5 個鄉鎮因病緻貧、因病返貧的⽐例已經下降到27%以下,其中⼀個鄉鎮已經下降到19.55%,⽐全國平均⽔平降低了⼀倍多。

雙輪驅動再啟航,同輩激勵共進步

微醫發展9年以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廖傑遠所面對的挑戰也上了新台階。廖傑遠說:“從企業管理層⾯來說,企業規模⼤起來後,運營體系和運營效率很重要。如果能夠更好地發揮⾦融的杠杆作⽤,對完善産業的整合有很⼤裨益。”出于對企業管理方法更新、金融知識的迫切需求,廖傑遠報考了清華五道口EMBA項目。

“正是在清華⼤學Betvictor中文版的學習,讓我獲得了⾦融知識的積澱,通過⾦融和互聯⽹雙輪驅動,讓我的事業再次啟航,推動了‘被動醫療’到‘主動健康管理’的轉型。有了金融護航,企業敢于面對更大風險和挑戰。”

在小院的學習時光裡,更有同輩情誼的建立、同學校友之間互相勉勵中的共同進步。

WechatIMG24.jpeg

(廖傑遠在2019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現場)

廖傑遠說:“在清華五道口,我見證了很多優秀的經濟學家、企業家,畢生都在為慈善事業奉獻。今年的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中,我的同學中還有碧桂園的楊惠妍同學、來伊份的郁瑞芬同學,我們一起登上領獎台,這是我們個人和企業的榮譽,更自豪于為我們的母校——清華五道口帶來榮光。”

廖傑遠堅信,通過互聯⽹和⼈⼯智能去服務基層百姓、尤其是貧困百姓的做法,是值得堅持的道路,是值得奉獻的事業。

扶貧的道路上,清華五道口校友的身影,一直都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