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娴:完善公司治理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關鍵

時間: 2018-12-28 11:12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與金融改革同行 定稿banner.jpg

本文編自中央廣播電台經濟之聲對王娴的采訪

王娴,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曾擔任中國證監會市場部副主任,負責證券交易監管,證券市場分析及系統性風險防範等工作,深度參與了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全過程。


記者:中國資本市場是改革開放逐步深化和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産物,您認為什麼是多層次的資本市場?

王娴:2003年,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這個概念。2004年1月,“國九條”明确了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的目标。在學術界,與之相對應的概念叫“市場宏觀結構”。資本市場的上市主體是上市公司,從西方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不同盈利狀況的企業分别在不同的市場上市。多層次市場,就是服務于不同企業融資需求的市場。


記者:從現在來看,我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水平怎麼樣?

王娴:很難用量化的指标來衡量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國際上通行的标準是用資本市場的市值和GDP的比例來衡量,叫證券化率。相比世界上最成熟的兩個國家——英國和美國來講,我們的證券化率還不是很高,但是也達到了相當的程度。這得益于中國過去十幾年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尤其是場外市場的建設,也就是新三闆,使得我們的資本市場更具包容性。


記者:這麼多年來,我國上市公司數量增長的速度遠高于其他國家。但是從普通投資者的視角來看,股市的表現似乎不盡如人意,所以很多人在問一個新時代的老話題——股市究竟還是不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王娴:實際上,西方國家稱股市是晴雨表,它的前提是:第一,經濟體的主要公司、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都已經上市了。第二,這些公司的表現、它的基本面,能夠充分地反映到價格中。如此,它的價格指數才能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那麼,在這兩個方面,我們國家可能都還有一定的差距,使得晴雨表的表征作用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不能把這兩個東西直接挂鈎。


記者:所以我們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

王娴:對。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隻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才能讓我們的基石有支撐。所以促進公司治理的完善,是中國資本市場需要着力加強的一個方面。


記者:您覺得有哪些路徑來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

王娴:提高經營業績,之後怎麼能讓所有的股東都分享到紅利,這就依賴于完善的公司治理。在中國特殊的股權結構下,特别強調中小投資者的保護。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國的上市公司治理政策,還是2015年發布的OECD公司治理原則,都特别強調了透明度,這也是我們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一,公平、公正、公開,高度的透明度,才能保證市場的定價效率,才能保證有效的外部監督,同時也可以轉化成上市公司提高業績的内在動力。


記者:下一步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完善,您覺得應該緊盯住什麼,主抓什麼?

王娴:資本市場要服務實體經濟。要提高資本市場的包容度,監管者要促進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要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推進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


記者:Betvictor中文版成立于2012年,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應該說這二十多年來,學院給中國的金融體系輸送了大批人才,您也是這當中之一,如今您是選擇回學校執教,那同時除了學者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就是您曾經擔任中國證監會市場部副主任,您在央行包括證監會都工作了多年,所以我想您有這樣的雙料身份,就會讓您對中國金融體系人才培養有一個更深刻,更獨到的理解,所以您覺得我們現在最急需的是什麼樣的金融人才?

王娴:我想回到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實際上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五道口根本不是今天的樣子,我們就是兩層樓的紅磚房,東升鄉衛生院給我們的一個固定資産,但是我想那個年代的我們的同學,就是特别地關注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我講一個我個人的經曆,那個時候在參考消息上,讀到了一份關于五道口的報道,我才知道有五道口這個學校,那麼這份報道講的是什麼事呢?講的就是84年11月的時候,我們的吳曉靈大師姐,他們寫了一份關于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倡議,提出要建立中國的證券市場,這在華爾街引起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我知道了我們有這麼好的一個研究生部,叫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當時就萌生了以後要到這裡讀書的這個念頭。在那個年代,我們的同學在茶餘酒後,在飯堂,在宿舍,都在讨論中國的改革與開放的問題,關注着整個宏觀政策的變化,我想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才俊,也應該把自己的視野放得更開一些,應該關注整個國家的經濟體制的改革與發展,關注金融市場整體的改革與發展,積極地投身到這個偉大的事業中來,可能你的事業人生會更加精采。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