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清揚:2013級金融博士,曾任學院研究生會副主席、校研究生會信息中心主任,獲得Betvictor中文版綜合一等獎學金、中國發展研究獎學金。畢業後去往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3年8月我初踏入道口小院,轉眼5年即将過去。回想五年前,進入學院的我是個稚氣未脫的少年,彼時也曾暢想五年後畢業時會是什麼光景。轉眼間就要畢業了,内心卻是五味雜陳,有激動,有感慨。5年裡的點點滴滴不禁湧入腦海,回憶品味,無比懷念。不知不覺中,道口小院已成為一個心中的“家”,而我正要離開這個“家”,探索未知、探索遠方。
作為博士生,學術訓練是我們的日常,課程、研讨、論文、答辯都是日常之事。說實話,真的很幸運能在清華五道口接受學術訓練,我們有華人金融界最頂尖的大師、新秀,由他們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在清華五道口,我有幸遇見了我的導師——田軒教授。田老師在企業創新、風險投資等金融研究領域有着引領性的貢獻,研究成果碩果累累,能在田老師的指引下做學術探索是我的幸運。“學術的目的是要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創新性和嚴謹性是學術的基本原則。”田老師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對細節的高度關注深深影響着我。不過,學術探索之路并非坦途,挫敗、困惑是常有之事,但也正是因為經曆了這些,我才開始對“好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賞,才真正體會到創新思想、創新成果之可貴。雖然畢業後未能投身科研道路,然而開拓創新、尋求真理、立德立言須作一生之追求。

圖右二為孟清揚
清華五道口給我另一個的深刻烙印是責任感與使命感。從院史教育中的“金融黃埔”,到吳曉靈院長口中的“家國情懷”,從周皓老師課上的“學術研究中的中國問題”,到學生工作中的“服務同學學術需求、營造學院學術氛圍”,責任感與使命感一直萦繞在學習生活中。這種責任感與使命感上可對國家、對社會,下可對班級、對集體。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富有理想的同學們,身邊的榜樣更讓我深受影響。我想,無論是在廟堂之高或是江湖之遠,對國家、對行業、對集體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是許多道口人心底的根。
最後我還特别想說,清華五道口是個活潑的、有情的小院,同學們之間有着濃濃的情誼。或許“同在一個屋檐下”是重要因素——不同班級之間、不同年級之間的同學們有着很多交流互動的機會。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但選擇清華五道口卻有着共同的情結。這個溫馨活潑、團結互助的小院是我讀博時光中珍貴的回憶,身邊有情有義的同學們構成了我讀博記憶裡亮眼的畫面。懷念一起歡聲笑語“浪費”的時光,懷念天馬行空、指點江山的暢談,懷念相濡以沫的幫助和鼓勵,感恩在道口家園中結下的這段同窗之緣。

圖中間為孟清揚
再見了諸位老師、同學和朋友。祝老師們科研工作順利,祝同學朋友們前程似錦、幸福如意。再見了道口!再見了,我們的成府路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