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聚是一團火 散作滿天星

時間: 2018-07-01 16:37 來源: 作者: 字号: 打印

洪水: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2016級金融專業碩士,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互聯網金融方向獎學金,畢業去往凱輝創新基金。

 


想來自己短短兩年在小院裡度過的時光,似乎沒有什麼酣暢淋漓,也沒有什麼濃墨重彩,更談不上風起雲湧、轟轟烈烈。一時間能夠想起來的,不過是在小院裡走過兩番夏末秋初,經曆過兩遭冬去春來,在不同的天氣裡折返于教學樓、食堂和宿舍,和同學們擦肩時或點頭緻意或交流寒暄的尋常。

我喜歡攝影,通常我會将照片按照主題分類存放,在連續的時間軸上累積成一座座離散的小山。這些主題在提醒我時間流逝的同時,還告訴我回憶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如同蒙太奇一般,在某些重要的時間點上有更鮮豔的色澤和更厚重的力量。

剛進入清華五道口的那個國慶節,記憶裡是與同學們在塞北風光中的自駕遊:一望無際的沙漠、一輪即将沉沒的紅日和耳邊帶着餘溫的微風。除了眼前大漠孤煙直的壯麗景色,更加幸運地是,這次自駕旅行讓我收獲到這群後來在密集的小組作業、課堂展示和工作實習的巨大壓力下,依然能夠卸下所有思想包袱的知心朋友。也是跟着這群朋友,我們在跨年夜裡一同倒計時,有酒有故事;我們在學生節獻上精心拍攝制作的短片,燒腦又溫情。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那時的我隻知道活在當下,我們在大草原上飛奔馳騁,了解當地在城市規劃上開拓的新局面,也時常思考金融給産業升級帶來的賦能。盡管本科專業就是金融,但總有種在象牙塔裡紙上談兵的感覺。進入清華五道口,我開始思考金融理論如何落地,金融工具如何服務實體經濟,這既是研究生生涯需要面臨的第一個難題,也是貢獻社會的關鍵所在。

懷揣着這樣的問題,我試圖在小院的課堂和生活中尋找答案。感謝學院在研一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讓我最終在位于祖國西南部的長壽村落——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得到了啟發。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南方的暑熱似乎在這片土地上消失不見,感受到的隻有綠水青山給這座長壽村帶來秀美和靈氣。然而鐘靈毓秀、資源優渥的巴馬,卻仍苦苦掙紮在貧困之中。短短五天的時間,我們走過了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也跟參與合作社的農戶促膝談心。在了解當地信用體系建設和實體産業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之後,我們為金融和産業的循環聯動建言獻策,也在思考多樣化的金融工具到底能給實體企業帶去怎樣的資源和支持。扶貧是國家大計,如何利用金融力量精準扶貧更是現階段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深感基層扶貧工作不易的同時,我們更為扶貧幹部堅定的理想信念深深動容。也是從那時起,我真正領會到中國共産黨在平衡區域發展中做出的貢獻,也隻有中國共産黨能夠堅韌不拔、奉獻自我,将人民的富裕視為自己的幸福。

同行的還是一群可愛的小夥伴,我們在出發的火車上圍坐一團讨論着調研行程,體會“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詩情,回程的大巴也曾傳出我們“讓我們紅塵做伴,活得潇潇灑灑”的歌聲。還有數不清的“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回憶,我也将永遠銘記在心。

日本人常說,重要的不是吃什麼,而是跟誰一起吃。要我說,重要的可能也不是做什麼,而是跟誰一起做,跟誰一起學習、體悟和成長。因為沿途再美麗的風景,終點再豐盛的收獲,沒有你們分享也都失去了溫度;而再微不足道的回憶,隻要有你們在場,也會泛起溫暖的光。兩年的小院生涯,說來短暫,卻讓我理解了“培養金融領袖,引領金融實踐”的要義,更讓我收獲了一群“既可推杯換盞,又能賞奇析疑”的朋友,我何其幸運!



此時此刻的我正坐在學院的大廳,宿舍窗戶透出來燈光如點點星光。清華人總說,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我将園子最美麗的記憶珍藏于心底,化作風雨兼程的堅毅和勇氣。今朝離别後,即便未來天各一方也必然不會感到孤獨,畢竟,我們還有再聚成燎原之火的一天呢!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