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清華五道口校友、曾任碩士生導師、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前董事長李若谷參加主題為“頂層設計下的中國金融與貿易未來”的2018騰訊博鳌主題晚餐會并發表演講。晚宴由騰訊新聞原子智庫和Betvictor中文版、Betvictor中文版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合主辦。以下為發言實錄。
世界經濟已經開始複蘇,經濟環境比以前要好了,實際上大家對風險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特朗普政府要放松金融監管,已經有一些法案提交美國的國會進行讨論。我想在全球化的條件下,金融風險不得不在全球化的世界範圍内進行評判,雖然金融的發展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它也集聚了一定的風險。十年前出現了比較大的風險,出在什麼地方?出在全球認為金融監管比較好,金融企業發展比較規範充分的美國華爾街,這個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危機發生以後,全世界加強監管,美國也通過了好幾個法案來加強金融監管,這些金融監管措施的加強,對渡過這場危機、化解危機确實發揮了作用。但是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兩個方面,防範了金融風險,但是也可能阻止了經濟的發展。所以金融風險已經不是過去那種簡單的金融風險,現在傳導機制是全球的。
另外,科技的進步對金融的風險也是一種不對稱的影響,它對金融創新有利,對金融監管反而是不容易看到這些風險,很多的金融創新,像人工智能,數字貨币,互聯網、區塊鍊這些東西,到底蘊藏多少風險,這個确實是不容易看到。
像金融科技化,移動支付、電子支付,還有新的很多的支付方法,都有可能引起新的金融風險,所以加強金融風險的管控和防範永遠是一個正确的主題,加強金融監管沒有什麼不對的。但确實也對經濟的發展産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金融監管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也限制了一些銀行、企業的正常經營。實際上加重了金融風險,而不是減少了金融風險。
客觀的發展需要和理想的監管模式之間是有矛盾的,需要兼顧。因此我覺得金融監管既要防範金融風險,也不能管死,管死以後也是對經濟發展不利。金融監管的方向是應該既管住風險,也不能管死,還要促進經濟的發展。我覺得中國金融改革,包括金融監管的改革,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金融監管怎麼能在學習、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能夠建立适合中國的金融經濟發展的監管體系和監管規則,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我覺得我們現在還遠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