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美國羅德島大學消費經濟學教授、《财務咨詢和規劃期刊》主編肖經建開啟消費者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第四講。本期講座主題為“消費者金融行為”,主要介紹如何對消費者的金融行為進行分類、如何測量其金融行為、不同金融行為之間有何關系、如何理解和預測消費者金融行為以及如何幫助消費者改善其金融行為。
肖經建表示,對個體消費者來說,任何與錢有關的行為可稱為消費者金融行為。從消費金融的角度看,消費者金融行為是指與收入、支出、借貸和儲蓄相關的行為,如理财行為、借貸行為和儲蓄行為等。消費者金融行為的分類多樣化,可分為有益于消費者福利的行為和不利于消費者福利的行為,如按時歸還信用卡貸款和從信用卡預支現金;也可分為短期行為和長期行為,如短期預算和長期規劃。除上述分類外,也可以根據消費的領域不同進行分類。從研究角度出發,消費者金融行為可分為自述的行為,如通過調查獲得,和觀察到的實際行為,如使用行政數據。

肖經建進一步介紹說,消費者金融行為的測量可通過量表實現。由于多維度測量金融消費行為的量表在研究領域較為缺乏,肖經建和其合作者選取現金管理、信用、儲蓄與投資和保險四個方面自建了量表測量。通過心理測量學以及美國代表性的數據驗證等證實了該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填補了多維度測量金融消費行為量表研究的空白。
肖經建研究發現,好的金融行為是互相相關,這種相關性不僅體現在金融領域,同時也存在于跨領域中。肖經建及其合作者通過在線收集的數據對個人健康和金融行為的評估分析發現,消費者的預算行為與他們的健康和金融行為密切相關。
其次,消費金融行為具有層次性。研究表明,預算行為與經濟資源呈負相關。财務有限的消費者更傾向于實施财務預算行為,而經濟收入高的消費者相對較少擔心預算,這源于其高收入足夠支付消費開支。肖經建通過采用美國的全國金融調查的數據研究發現,在不同的收入水平、财務滿意度下的消費者實施短期預算行為的比例相差不大,而實施長期規劃的比例則随着收入增加和财務滿意度的提高而比例逐漸上升。因此,研究表明預算行為處于消費金融等級行為中的低端位置。

肖經建還介紹了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該理論認為,個人對行為的态度,主觀性規範以及感知控制是影響行為意願的三大因素,而行為意願和感知控制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肖經建将該理論運用于債務行為研究,重點研究影響消費者完成債務管理計劃的因素。研究發現,個人行為态度和感知控制影響個人行為意願,感知控制也可以直接影響行為,但主觀性規範不具有明顯的影響力。同時,研究發現客戶滿意度與行為意願存在相關性。
行為改變的綜合理論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則是關于如何幫助人們改變行為的理論。該理論将行為改變分為5個階段,行為改變的策略分為10種方法。在不同的階段對應采取不同的方法能最有效地促使行為改變。目前,模型已在健康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肖經建及其合作者将這個理論應用于消費者還債行為,展示了如何與消費者信用咨詢公司合作收集數據,幫助消費者減少債務。
本期講座肖經建與聽衆展開了熱烈的讨論。消費金融前沿系列講座由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舉辦,旨在與聽衆分享和交流國内外消費金融的理論、實踐和發展,講座共分為十二講,涉及消費者金融能力、政府政策等内容,每周三中午定期舉行。